77年黎笋访华,恩将仇报再索巨援,邓小平:已无路可退,唯有反击!
1977年,黎笋再次来到北京。这次会谈的气氛与以往截然不同,他不再是那个谦卑求援的越南同志,而是带着几分傲慢,将中越关系摆上谈判桌,以此为筹码,要求中国继续提供巨额援助。
面对这一幕,邓小平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已经被逼到了墙角。答应,就是用中国人民的血汗去喂养一头随时可能反咬一口的白眼狼;拒绝,则意味着越南将彻底倒向苏联,在中国南方形成一个巨大的战略威胁。
中越之间并非没有过蜜月期。1950年1月,胡志明向世界请求外交承认,应者寥寥,连苏联都保持沉默。是中国,在第二天就宣布建交,毛主席甚至亲自为《人民日报》撰写社论,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是独一份的待遇。
越南首任驻华大使黄文欢,对外交一窍不通,却被安排与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们一同接受培训。为了保密,他化名“老蔡”,成了外交培训班里一个特殊的“插班生”,连他的“同学”都不知道其真实身份。从选定馆址到配备工作人员,中国几乎是手把手地帮助越南建立了第一个驻外使馆。
这种“同志加兄弟”的情谊,在抗法战争中达到了顶峰。中国不仅派出陈赓这样的名将,直接帮助筹划指挥边界战役,还派出了以韦国清为首的军事顾问团,全程参与奠边府战役的运筹帷幄,最终帮助越南赶走了法国殖民者。
然而,在这片热烈的兄弟情谊之下,早已埋下了不和谐的种子。早在1952年,作为南方局书记的黎笋访华,当着中国领导人的面大加赞扬志愿军的英勇。可一回到越南,他却对胡志明说:“越南人很勇敢,而中国人根本谈不上勇敢。”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为日后的反目埋下了伏笔。
随着胡志明在1960年后逐渐淡出权力核心,实际掌权的黎笋开始了他“商业头脑”十足的政治操作。他深知越南的地理位置和战争状态,就是他最大的本钱。
1965年,为了应对美军的介入,黎笋跑到北京求援。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他表现得极为“礼貌谦卑”,小心翼翼。毛主席大手一挥,给出了“有求必应”的承诺。周总理也指示,援越工作是所有对外援助的重中之重。
于是,中国的援助如潮水般涌向越南。从1965年到1976年,援助总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这其中包括了超过170万支枪、3万门火炮、800多辆坦克装甲车,以及500多万吨粮食。这些物资,足以支撑一支200万人的军队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中国不仅出钱出物,还出人。先后有32万中国军人进入越南,负责防空和工程建设,其中1400多人长眠于异国他乡。然而,黎笋并不满足。随着苏联为了与美国争霸,也开始加大对越援助,黎笋便在中苏之间做起了“墙头草”。他一边接受着中国勒紧裤腰带省出来的援助,一边又向苏联敞开怀抱,接收了大量防空导弹。
黎笋的小算盘打得越来越精。1968年,他开始背着中国私下与美国进行停战谈判。同在一个战壕里的盟友,连最基本通气都没有。对此,毛主席选择了宽容,甚至对他“边打边谈”的做法表示了支持。
可当中国出于自身战略安全考虑,开始与美国接触时,黎笋却反过来指责中国“背叛”了越南。他似乎忘了,毛主席向尼克松提出的核心要求之一,就是美军必须从越南撤走。中国的战略调整,恰恰是美国最终同意撤军的关键因素之一。
越南统一后,黎笋的野心急剧膨胀,他脑子里开始做起建立“印支联邦”的黄粱美梦。这个构想,直接触犯了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当他1977年初访华,明确得知中国政府反对其侵略扩张的计划后,中越关系的裂痕已无可挽回。
到了同年11月,他再次访华,便上演了开头那一幕。他不再掩饰,直接将援助与两国关系挂钩,试图用政治关系来敲诈经济利益。此时的中国,刚刚结束十年动荡,国内百废待兴,实在没有余力再去填补越南这个无底洞。
邓小平深知,妥协换不来和平。黎笋的要价,本质上是要中国出钱支持他投靠苏联、反对中国。这不仅是经济上的勒索,更是战略上的围堵。如果答应,中国将陷入无尽的被动;如果拒绝,则必须直面南北夹击的军事压力。
这是一个死局,但黎笋忘了他面对的是谁。邓小平这样的战略家,从不会在谈判桌上放弃战场上应该得到的东西。他明白,对付这种背信弃义的行径,唯一的语言就是实力。
黎笋访华后的第15个月,即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战争在一个月内结束,解放军兵锋直指河内,越南北部的工业重镇谅山被打成一片废墟。据说黎笋看着战后的谅山,许久说不出话来。
这场战争,不仅打掉了黎笋的嚣张气焰,也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事实:中国不会容忍任何国家在自己的家门口肆意妄为。
战争结束后,越南并未消停,依旧在边境不断挑衅,同时深陷侵略柬埔寨的泥潭。黎笋的扩张政策耗尽了国力,经济一塌糊涂。到了1985年,实在撑不下去的黎笋,试图通过印度总理甘地向中国传话,希望得到谅解。
然而,邓小平对此的回应是:不做任何回应。这表明,中国已经彻底看清了黎笋集团的本质,过去的“兄弟情”已不复存在。想要改善关系,可以,但必须建立在新的、平等务实的基础之上,而不是靠虚伪的情谊和无休止的索取。历史最终证明,任何试图以怨报德、挑战大国底线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