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陆军志——马达加斯加陆军
组织架构
马达加斯加陆军是该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共有约13000名作战人员。该支军队所谓传统非常的悠久,早期主要是由梅里纳(Merina)及Sakalava等高地王国建立的常备军,他们则以传统兵器和火枪为主,发展至19世纪法国殖民前夕,已有2-3万的作战兵力,可以赶上一个小军阀的标准。在马达加斯加独立后陆军制度包含志愿入伍(18–25岁男性)及男女义务军/民服务18个月,但现在因人口普查数据不足,该制度目前执行存在困难,该国陆军面临严重的后备兵员不足的问题。目前该陆军现在装备的武器主要为苏制的老旧装备,到2010年法国、南非、阿联酋等国对其进行了援助,这才让装备了旧武器的马达加斯加陆军稍微进行了点升级。
19世纪马达加斯加伊梅里纳王国军队的军衔,从低级士兵到上级士兵的等级制度
坦克装甲车
12辆PT-76水陆两栖坦克,是苏联在1950年代研制的两栖轻型坦克,主要用于侦察和对岸支援作战,具有良好的水陆两栖性能,冷战时期苏联向马达加斯加出口了大约12辆PT-76坦克,至今仍在役。该坦克全重约14.6吨,装甲较轻,仅能抵御小口径武器,主武器为1门76.2毫米D-56T坦克炮和1挺同轴机枪。该坦克是马达加斯装甲防护最强和火力最强的武器,低廉的成本和维护的便利性也进一步驱动其继续服役在这个岛国。
轮式装甲车辆
35辆BRDM-2型装甲侦察车,是一种苏联设计的轮式装甲侦察车,广泛用于侦察、巡逻、指挥和运输等任务。它在多个国家的武装力量中服役。装甲车约7.6吨,长7.14米,宽2.56米,高2.13米,最高时速约80公里/小时,车体主要装甲可抵御轻型弹药(如步枪弹)和手榴弹破片,对现代反坦克火力基本没有抵抗能力。武备方面主要为14.5毫米KPVT重机枪和7.62毫米PKT同轴机枪各一挺。
10辆FV701型装甲侦察车,是一款源自英国的轻型装甲侦察车,主要用于侦察、巡逻以及支援任务,较为适应殖民地的垃圾路面和丛林地形,方便用于快速机动和提供基本的火力支援,算是英国的军事援助之一,该型装甲车辆目前仍在部分南美和非洲国家。该车重量约6.5吨,长度4.5米,宽度2.4米,高度2.3米,主武器为1门76毫米炮或7.62毫米机枪,副武器为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可用于火力支援和侦察自卫作战。
20辆M3A1型装甲车,这型装甲车更是大名鼎鼎,是美国在二战时期广泛装备的1款装甲侦察车,二战结束之后主要都是对外援助或者就是赔钱大甩卖,估计马达加斯加的这批M3A1也是来自这段时间,该车主要用于执行侦察、巡逻和支援任务。车辆整体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可以抵抗二战枪弹的装甲在现代无人机和各种打击武器面前怎么都不够看,不过马达加斯加也没有太大的这方面需求,只要能够镇压暴乱和打击走私旧完全足够了,其它什么对外进攻或者自卫反击什么都太远。
8辆M8型装甲车,又是一型可以进博物馆的武器装备,我们都说湾湾是军事博物馆,其实落后的非洲国家和拉美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博物馆。该型装甲车是一种由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和生产的轻型装甲侦察车,在战争期间为美国及其盟军提供了重要的侦察、巡逻和轻型火力支援能力,战斗被甩卖给其它国家。配备37毫米机炮和重机枪,具备不错的火力和装甲厚度。
装甲运兵车
6辆T4型装甲运兵车,该型号装甲车于2020年马达加斯加独立60周年庆典中首次公开亮相,当时至少有六辆出现在安塔那那利佛的大阅兵中,并随后在市区进行巡逻,用于防疫和维护秩序。该型装甲车辆主要配属陆军的摩托化步兵营、轻型侦察营和装甲支援营,执行城市巡逻、公共安全及突发事件响应任务。该型车辆的装甲防护达CEN 1063BR7/FB7或NATO标准STANAG4569LevelII,可抵御中小口径步枪弹与爆炸碎片伤害。装甲驾驶舱可容纳驾驶员+最多三名乘员,后部敞开货斗带有侧面装甲护板,可坐载额外人员或货物,座椅可拆卸调整为货运用途。
反坦克火力
一定数量的M40A1无后座力炮,美国制轻型反坦克火炮,在非洲、拉美和中东等地区仍有服役,甚至该型火炮还被出售到了民用市场。该炮主要用于对抗轻型或中型装甲目标,包括装甲车、工事甚至主战坦克,算是马达加斯加陆军少有的直射火力。
榴弹炮
5门M101型105毫米榴弹炮,根据《2024年国际战略研究所军事平衡》的数据,马达加斯加陆军配备了约5门M101105 毫米牵引榴弹炮。这款榴弹炮在马达加斯加属于其常见的牵引式野战炮兵装备之一,常与D-30122 毫米榴弹炮一起使用,两大强国伺候他一个这福气。该型火炮的各项参数都不出众,火箭助推弹药估计小小马达加斯加也消费不起,只要能够打击那些毛贼就可以了。
12门D-30型122毫米榴弹炮,根据2024年版《国际战略研究所军事平衡》,马达加斯加陆军配备了大约12门D-30122毫米榴弹炮,这些火炮主要用于野战支援。该炮自研发起至今出口多个国家,在复杂环境中仍能稳定使用,维护结构相对简单,适合预算有限的马达加斯加陆军。该炮重量约3150千克,牵引运输状态约3210 千克;采用三脚架式转盘平台,支持360°旋转射击;同时还配有炮盾保护炮手。在采用常规高爆弹时最大射程约15.4 千米,能够打击中近距离的目标,最大射速7–8发/分钟。
迫击炮
一定数量M-37型82毫米迫击炮,该炮来源于苏联,1937年,由B.I.Shavyrin设计,是以法国Brandtmle27/31为基础改进而成的标准苏式迫击炮,主要为步兵营配套迫击炮,至今仍有多个国家继续服役。该炮总重量约56千克(包含枪管、三脚架与底板),弹药重量约3.05千克。射程最大约约3 km,炮口初速约211 米/秒,射速:最大可达25–30发/分钟,持续射速约15-25发/分钟,仰角+45°至+75°,水平转向约6°-15°,通常由5-7名炮组人员操作,包括炮手、装填员及弹药搬运者。
8门M-43型120毫米迫击炮,该炮是马达加斯加口径最大的火炮之一,是苏联基于法国BrandtMle 35设计而来,于1943年正式服役,是M1938(PM-38)的改良型号。该炮主要为提供强大的间接火力,适合打击集群目标、掩体构筑物或敌人阵地,为步兵迅速提供支援。该炮射击状态重约约275千克,带二轮轻车状态约477 千克,最短射程约500米,最大射程可达约5.7 千米,最大炮口初速约272 米/秒,最大射速约9发/分钟,持续射速则可达约70发/小时,高低俯仰角+45°至+80°,水平方向调整范围±约6°。
#亚太瞭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