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日本如果不偷袭珍珠港而是进攻苏联会怎么样?
耀世娱乐介绍
耀世娱乐介绍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日本如果不偷袭珍珠港而是进攻苏联会怎么样?

对于二战轴心国的失败,有一个说法就是它们之间战略协作不行,基本上就是各干各的。在战略上没有协作,各行其是导致力量分散被同盟国各个击破。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不是与德国配合夹攻苏联,而是南下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入局二战全面爆发。

当时的苏德战场上,苏军节节败退,形势危如累卵。这时候的德国,基本上没有英美的后顾之忧,一心要拿下苏联。它非常希望日本能够和它配合,从后面夹攻苏联。在德国看来,在自己的打击下苏联已是摇摇欲坠,如果其身后的日本再发起攻击,两面夹攻之下,苏联的倒下指日可待。

可现实却未能如德国所愿,日本非但不进攻苏联,反而南下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拖入了战局,这让德国大为恼火。但事情已然这样,德国也只得在美国向日本宣战后向美国宣战,战火遂遍及全球,最终的结局是轴心国彻底失败,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战争的胜利。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日本不偷袭珍珠港,而是进攻苏联会是什么样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日本一直有着北上与南下两种战略计划,在侵略了中国东北后,更是积极的准备与苏联的战争。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数量庞大、装备精良,一直以苏联红军为假想敌。事实上,日本确实有过和德国配合夹攻苏联的打算,但在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和1939年的诺门坎事件后,特别是诺门坎事件,日本的惨败,暴露出两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使得日本再不敢轻举妄动。

苏军和日军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不仅仅是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上的差距,更存在着战术理念上的巨大差距。苏联投入了当时较为先进的装备,拥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车、火炮和飞机等重武器,日本则在这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坦克装甲薄弱,火炮射程和威力上都不及苏军。在作战中,苏军采用了现代化的诸兵种合成作战理念,各兵种之间密切配合。而日军仍秉持传统的战术,在面对苏军的合成作战时,无法应对对手的进攻,导致处处被动挨打。

诺门坎战役是日本“北进”战略的重要尝试,是对苏军实力的试探,为进一步侵犯远东地区做准备。在此之前的日军自视甚高,但诺门坎的惨败让他们的自信心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残酷的现实让日军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自此对与苏军作战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不敢再轻易挑战苏联。

在1940年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军事上的协作是重要的内容。在二战前,日本的进攻方向是苏联,而德国则是准备向英法开战。而到了法国投降后,德国将目标放到了苏联身上,日本则是在准备向美国开战,在战略上双方可谓是南辕北辙。但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一直督促日本履行义务,尽快向苏联发起攻击。

日本对于苏联是没有取胜的把握的,但面对德国的督促又不得不开始准备。基于两军在装备、技术和作战理念上巨大差距,日本大本营决定,一旦苏军的数量降至苏德开战前的一半时,日军就将发起进攻。当时苏联在远东大约有一百万军队,日本关东军常备七十余万,欲增至百万。苏军减少一半,大致就是五十万。日本准备以一百万进攻五十万的苏军,质量不行数量来凑。

不仅是德国小看了苏联的暴兵能力,日本同样也没有想到苏联的暴兵能力。虽然由于苏德战场的压力,苏联从远东调集了大量的人员和武器装备增援西线,但补充的兵源也是源源不断。结果远东苏军的人数是不减反增,只是武器装备上有所削弱而已。看到这种情况,日本大本营自然是不敢轻举妄动了,最终他们选择了南下作战。

如果日军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偷袭珍珠港,而是选择了进攻苏联,会有什么结果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日本为什么要南下。当时日本每年石油的需求量为800万吨,大约80%从美国进口,自己在苏联的库页岛上按照双方的协议能够出产几十万吨。美国警告日本准备对其实施石油等战略物资的禁运,如此一来日本国内的石油储备就告急了,据悉其只能维持半年多的军队用油。

当时东南亚有约800万吨的石油产量,日本急欲摆脱美国石油禁运的困境,才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事实上,也正是其夺取了东南亚地区,获取了大量的资源,日本才又支撑了几年。如果日本进攻苏联,就算是获胜,当时来看基本上也是无利可图的,如果失败,那么从苏联开采的几十万吨石油也没有了。这样的话,日本估计崩溃得更早。

日本更大的可能是不敌苏军,无论是军队的数量,还是装备、战术,日本都和苏联相差甚远,失败是大概率的。只有在苏联在苏德战场大规模的溃败之下,日本或许能有机会。正常情况下,日本对于苏联的进攻,只能是起到一个牵制、骚扰的角色,但这个作用其实也没有多大。

德国催促日本进攻苏联,最好的机会是在莫斯科会战时。但那时的日本准备不足,难以发起攻击,因此苏联才得以从远东调兵至苏德战场。等到日本准备好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又发生了变化,苏联已经稳住了阵脚,日本的牵制作用已经不大了。

实际情况而言,日本陆军的实力难以匹配苏德战场那种大规模的、钢铁洪流的会战,它与德国和苏联在陆军实力上存在着代差,根本不是一个水准的。相反日本的海军实力尚可,和英美差距不大。因此在日本进攻苏联实力不足、缺乏利益,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希望的情况下,他们选择南下依靠海军实力抢夺资源,算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做法。但不管怎样,相比于北进,南下也仅仅是让他们多苟延残喘了几年而已,他们的失败在其侵入中国时就已经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