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无人机再袭俄输油命脉,泽连斯基开启武器出口“战时模式”
2025年9月27日,乌克兰无人机精准击中俄罗斯楚瓦什共和国的“友谊”输油管道泵站,引发大火并迫使石油运输中断。 俄方承认遇袭但称损失有限,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则紧急安抚称对匈供应未受影响。同一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一项颠覆性决策:乌克兰将对外出口军队供应充足的武器,直至战争结束。这一组合动作揭示乌方正以“能源打击+军火贸易”双线施压,重塑战场博弈规则。
“友谊”输油管道是俄罗斯向中东欧输送原油的主动脉,近期已多次遭乌军无人机攻击。 此次被袭的泵站位于俄罗斯腹地楚瓦什共和国,乌方称打击导致火灾并切石油运输,而俄方强调设施未受严重破坏。 这种低成本无人机突袭已成为乌克兰削弱俄罗斯经济命脉的常态化手段。8月以来,乌军对俄炼油厂、泵站等能源节点的打击频率显著上升,仅8月份就导致俄罗斯日均减少约110万桶成品油产量,汽油期货价格飙升23%。 俄方虽加强防空,但能源设施分布广泛防护难度极高,乌军无人机常以低空突防方式实现“低成本高回报”打击。
就在袭击同日,泽连斯基宣布启动“受控武器出口”机制。 他明确优先保障乌军需求,仅在国内产量充足的领域开放出口,销售方向涵盖欧洲、美国、中东和非洲。泽连斯基透露,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已与若干非洲国家达成初步军售协议,并正与美国讨论一项价值900亿美元的武器交易。 此举显示乌克兰国防工业已具备一定产能冗余,试图通过军贸拓展外交关系并获取资金。 此外,泽连斯基证实以色列提供的“爱国者”系统已在乌运行一月,今年秋季还将接收两套新系统,德国和荷兰也近期承诺追加援助。
面对乌方行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发言中划出明确底线。 他强调俄罗斯从未计划攻击北约或欧盟,但警告“任何对俄侵略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击”。 拉夫罗夫称俄方仍对谈判持开放态度,前提是必须保障俄罗斯安全利益和乌境内俄语居民权益。他同时透露,俄美将于今年秋季就敏感问题举行第三轮磋商,并重申普京提出的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核心限制的提议。这一表态试图在展示强硬的同时保留外交转圜空间。
俄乌冲突阴影下,匈牙利与乌克兰关系因能源问题持续紧张。乌克兰外长瑟比加27日公布地图证据,指控匈牙利放任无人机从其领空入侵乌克兰,但匈外长西雅尔多立即驳斥该信息为虚假。 匈牙利多次批评乌方袭击“友谊”管道——这是匈从俄获取能源的关键通道,并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担心冲击农业补贴体系。 此次管道遇袭后,西雅尔多迅速表态称供应未受影响,凸显匈方对能源安全的高度敏感。
乌克兰将能源设施列为优先打击目标,旨在通过破坏炼油、储运环节削弱俄罗斯长期战争能力。军事分析家指出,乌军战术已从早期袭击军事目标转向系统性打击经济命脉,利用无人机实现“持久扰动”。 例如9月4日至5日对梁赞炼油厂的袭击导致年处理1380万吨原油的设施受损,而最新打击的加氢裂化装置正是航空燃油生产关键设备。 这种战术不仅造成俄能源收入下降——8月石油出口收入降至135.1亿美元,还通过制造供应不确定性向俄社会施加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