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别被38倍回报骗了,巴菲特清仓比亚迪,真正带走的是中国的底牌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别被38倍回报骗了,巴菲特清仓比亚迪,真正带走的是中国的底牌

大家特喜欢听股神的故事,仿佛巴菲特这种级别的大佬,脑门上都顶着一个24K纯金的扫描仪,扫一眼公司财报,就能直接透视到未来二十年的现金流。

这感觉,就像你拿到一份体检报告,上面写着“一切正常”,但大佬拿到的版本,是带3D建模和动态批注的,连你哪个器官未来可能要造反都给你标得一清二楚。

但现实往往比神话更粗暴。

很多时候,所谓“天神之眼”,不是因为看得特别远,而是因为他们早就拿到了标准答案,甚至有能力去修改题目。

巴菲特投资比亚迪这事儿,就是把这层窗户纸捅破的经典案例。你以为是价值投资的又一次胜利,实际上,这是一场早就写好剧本的资本共谋,一场横跨太平洋的利益交换,主角分别是华尔街的老钱、中国的工程师和一股你看不见但无处不在的东方神秘力量。

咱们先把时钟拨回到2008年,那年头,世界经济正被雷曼兄弟这颗大雷炸得外焦里嫩,华尔街一片鬼哭狼嚎。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巴菲特老爷子,一个自称“看不懂科技股”、宣称“四个轮子的生意都不是好生意”的价值投资原教旨主义者,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跌破眼镜的事:花了2.3亿美元,买了比亚迪10%的股份。

这事儿有多离谱?

离谱到就像你妈告诉你,她炒股的秘诀是每天看新闻联播,然后你发现她真的靠这个实现了财富自由。

当时的比亚迪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个做电池起家的中国公司,刚捣鼓出第一款量产插电混动车F3DM,名字听着就像某个山寨手机型号。而隔壁马斯克的特斯拉,也才刚发布第一辆电动跑车Roadster,估值也就2亿美金,基本是个没人待见的电动玩具。

整个新能源车行业,就是一片混沌,前途未卜,别说护城河了,连条小水沟都还没挖出来。

巴菲特投这么个东西,完全违背了他自己立下的所有金科玉律。他投可口可乐,是因为全世界人民都要喝糖水,这生意简单。他投保险,是因为人性中的恐惧和不确定性是永恒的,这生意稳定。

那他投比亚迪,图啥?

图王传福的个人魅力?图比亚迪当时领先世界的电池技术?

别闹了。商业世界里,最不值钱的就是个人魅力和一两项所谓的技术优势。真正值钱的,是趋势,是牌桌上其他玩家的底牌。

这事儿合理吗?

当然不合理。

这事儿魔幻吗?

一点都不魔幻。

因为就在巴菲特下注前后,全球的能源政策牌桌,正在发生一场剧烈的洗牌。

2008年,中国办了“绿色奥运”,全世界面前立了个flag,说要搞环保。怎么搞?先从汽车尾气开刀。《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之类的文件,像不要钱一样往下发,核心思想就一个:国家要砸钱,扶持新能源车。

一年后,真金白银的补贴就下来了。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这是把饭直接喂到嘴里,就看谁能张嘴接住。

不光是中国,美国和欧洲也在搞小动作。提升燃油效率标准,给混动车发补贴,建充电桩。全世界的政客们,仿佛一夜之间都达成了共识:石油这玩意儿,不能再这么毫无节制地烧下去了。

所以,巴菲特那一笔“反常”的投资,踩的根本不是比亚迪的价值洼地,而是全球政策转向的奇点。这不是一个人的高瞻远瞩,这是一群站在权力顶峰的人,提前看了一眼裁判的私人笔记。

问题是,为什么偏偏是比亚迪?为什么不是任何一家更有“冠军相”的美国或欧洲公司?

答案更简单:因为只有中国的牌局,是最确定的。

要理解为什么是比亚迪,就必须把它的对照组——特斯拉和马斯克拉出来遛遛。

马斯克后来一直对这事儿耿耿于怀,说当年特斯拉估值才2亿美金,芒格连看都懒得看。要是当时巴菲特花2000万美金买10%的特斯拉,现在回报率能高到姥姥家去。

巴菲特和芒格为什么不投马斯克?明面上的理由是,这哥们太跳了,不靠谱。芒格一边夸马斯克是天才,一边又说他高估了自己,是个智商190却以为自己有250的狂人。

翻译过来就是:这小子太难控制了。

马斯克这种人,天天琢磨着回收火箭、移民火星,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地球上的这点条条框框根本束缚不住他。这在巴菲特这种“只打确定性仗”的老炮儿看来,简直就是风险的同义词。

投资马斯克,就像养了一只哈士奇,你以为它能看家护院,结果它能把家给你拆了。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马斯克代表的科技新贵,对美国“老钱”体系的冲击。能源、军工、金融这些传统利益集团,对马斯克的态度是既要利用他的创新来赚钱,又要防着他颠覆自己的基本盘。民主党政府给新能源补贴,宁愿给福特这种半死不活的老车企,也不愿意真心实意地全压在特斯拉身上。

这就是为什么马斯克后来跟民主党闹翻,跑去给特朗普站台。但问题是,旧能源也是共和党的基本盘,马斯克这属于左右横跳,最后一定会被两边同时背刺。

现在你再看王传福。

王传福是什么形象?一个典型的中国顶尖工程师。务实、低调、埋头搞技术。你什么时候见过王传福在公开场合大谈特谈国际政治?他只会跟你聊刀片电池、DM-i混动和他的工程师文化。

在华尔街那帮老钱眼里,王传福简直就是完美的“中国合伙人”:聪明、能干、听话,而且没有政治野心。

投资王传福,就像投资一个超级靠谱的代工厂厂长,你给他图纸和订单,他就能保质保量地给你生产出产品,绝不节外生枝。

芒格和巴菲特把王传福吹成“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这话术背后,是对这种“安全可控”特质的最高褒奖。

所以你看,选择比亚迪而不是特斯拉,根本不是一个商业判断,而是一个风险管理决策。老钱们需要一个能在中国市场执行他们战略意图的代理人,一个能制衡马斯克这条“疯狗”的棋子。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就是最完美的选择。

当一个传奇故事开始的时候,结局其实早已注定。

巴菲特带着38倍的回报清仓离场,留下一个被彻底重塑的中国汽车产业,和一地被碾碎的合资品牌。这背后,是一场格局的巨变。

比亚迪用刀片电池和混动技术,把传统燃油车的底裤都给扒了。它建立的不是一个工厂,而是一个从电池到电控的全产业链帝国。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正式从过去“以市场换技术”的跪着要饭模式,切换到了“以技术创市场”的站着挣钱模式。

凭什么?

就凭一张嘴吗?

还是靠PPT画大饼?

靠的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技术壁垒,和国家意志推动下的产业升级。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干掉了日本,成了全球第一。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了咱们出口的“新三样”。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卖几辆车了,这相当于咱们在向全世界输出一套新的工业操作系统,动了所有老牌工业国的奶酪。

比亚迪,就是这套新系统里最闪亮的那个APP。

现在再回头看美国老钱的算盘,简直精明得让人后背发凉。

他们扶持一个没有政治野心的王传福,在中国市场把特斯拉的神话打破,削弱了马斯克挑战美国传统利益的根基。然后,等地缘政治的风向一变,他们又可以用各种法案,把比亚迪这样的中国产品挡在美国市场之外。

一鱼两吃,里外通吃。

巴菲特赚到的,仅仅是那38倍的账面收益吗?他通过这笔投资,深入了解了中国最顶尖制造业的运作模式,洞察了中国产业政策的决心和力度,为整个华尔街资本提供了一份无比珍贵的、关于中国核心产业的“内部调研报告”。

而在这场资本盛宴中,谁付出了代价?是那些被比亚迪挤压生存空间的合资车企,是它们背后无数的供应商和工人,是那些曾经依赖这些车企的地方财政。

资本永不眠,也永不亏。它只是冷静地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留下一地鸡毛,然后宣布游戏结束。巴菲特带着钱走了,深藏功与名,而中国汽车产业的血腥内卷,才刚刚开始。

说到底,从钱学森建议搞新能源车的那天起,中国玩的就是一场长达几十年的阳谋。这种为了一个长远战略目标,几十年如一日地投入,不计短期得失,全国一盘棋地去执行,是地球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都无法复制的模式。

欧美的资本,玩的是快种快收的财务游戏,陪伴十年已经算是长情。而我们,是以整个国家的前途作为赌注,进行的一场百年豪赌。

所谓巴菲特的天神之眼,在这股洪流面前,不过是顺势而为,分了一杯羹而已。真正的神,是那个愿意用几代人的努力,去浇灌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的、庞大的东方巨人。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