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和投资到底有啥区别?时间和耐心才是赚钱的关键
看到朋友圈又有新段子,说“炒股两年,仿佛十年老江湖”,真要细品,身边那种天天割韭菜、拿着手机刷K线的人,多半不是在赚,更多像是在梦游。说到投资,这事其实很有意思,就像种树,有的人上来就砍价、乱砍枝,最后一年到了树还没长高。有的人安静种下树苗,天天喂水施肥,十年之后树荫满地,一坐就是一天。炒股跟投资的区别,感觉就是谁在和时间做朋友,谁在和情绪作战,谁在拼命刷消息,谁在用算盘敲复利公式,其实不难分。
巴菲特那句“价格是你付出,价值是你得到的”,在网上被循环了无数遍,越来越觉得不只是金句,更像是老爷子的铁律,哪怕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淡定。A股、港股、美股,大家都想着低买高卖,结果最后往往很难把握那个点。其实投资真的是眼光加耐心,把优秀公司抓在手里放着不动,就是人生赢家。炒股,开盘前各种低吸高抛,收盘后盯着下一个板块,时间久了,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心里的焦虑越来越多。
心里经常冒出一个念头,那些短线的人,真的能把握市场吗?过去几年P2P暴雷、私募传闻,多少人冲着高收益去,结果到头来追悔莫及。“鑫星私募”吹爆年化20%这个数字,其实懂点财务的都知道,风险超级高,哪有那么轻松的买卖,巴菲特早就提示过,风险不是数字做出来,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嘛。e租宝崩盘的时候,社交网络上的惨叫声不断,现实比段子还刺激。潮水退了,裸泳的都出来了,一句巴菲特的话又成了预言。
其实看得最明白的还是那帮老玩家,芒格讲复利的时候,很少讲技巧,都是“别打断”,意思就是让它慢慢长,别总折腾。复利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钱挣了钱以后再去挣钱,雪球越滚越大,这才是最狠的投资套路。巴菲特用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公司当样板,几十年每年差不多20%的增速,别的不说,这种确定性本身就很治愈,一边看着外头市场各种风浪,一边公司账面数字慢慢走高,日子过得也不慌。
说到伯克希尔的可口可乐投资,那才叫经典。1988年砸十三亿买了一堆可口可乐股票,那会儿不少人觉得他疯了,几十年后翻了多少倍,股息拿到手软。那一波坐等分红,呆着不动,比天天交易爽多了。这才是投资最重要的一步:看得准,拿得住,不瞎折腾。芒格也是常常说,买好公司,找机会,干脆长期持有,不要老想着卖卖卖,没好处。
普通人怎样才能活明白这一套?能力圈真的挺管用,自己懂的东西拿得住,陌生的领域就别硬扛,跟风买股票最后都是付学费。还有耐心,芒格说可以培养,其实谁不是一边焦虑一边逼自己学着等待,长跑最怕的不是慢,是突然放弃。再加上别太喜欢交易,手续费、税费一堆,每次折腾一下复利都被断了,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利润又要返给市场,“惯性是活跃者的敌人”,巴菲特的话太扎心。
每次看到微博上的理财博主直播“今天又赚一单”,心里就嘀咕,真假很难说,但大多数都是高光时刻,一般时刻根本不会晒出来。市场上都是这样的心理,谁都想一夜暴富,最后结果其实大概率是慢慢熬,慢慢等。炒股和投资,不是一个世界,不是一个节奏。投资是在玩时间,炒股是在赌波动,高手一般都是沉得住气,从来不会盲目追热点。历史上看鲤鱼跳龙门的机会,不过就是少数。
这几年经济数据波动,有人焦虑企业业绩,有人迷茫大盘涨跌,不如看看巴菲特的策略:低位买入、耐心持有、稳步增长。长期主义,不着急,慢慢积累,不是短跑是马拉松。复利带来的好处最后不是靠运气,是靠时间的魔法。谁敢说自己能稳准狠?其实都在跟市场斗法,稳的常胜将军都很少高调。
在这个投资和炒股都很热闹的市场,每天新的段子、旧的故事,学会辨别:炒股是刺激但高风险,投资是无聊但真赚钱。时间和复利是最好的朋友,谁能和他们站一队,谁就能熬过风浪。有耐心的,最后都能坐在荫凉下喝冷饮。谁都想快点发财,其实真正的财富,都是慢慢积累出来的,那些追着热点跑的人,往往能赚到一阵子的掌声,赚不到一生的财富。
一句话,巴菲特和芒格给的建议通俗到家,别总想着投机,总有人种树,总有人乘凉,早种早享受。市场每一天都在变,但长期主义、复利思维,这一套不会过时。
本篇写作秉持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倡导理性投资理念,内容只为分享、交流心得,如果发现表述不妥,欢迎各路朋友评论、反馈,团队会认真核查并及时修正。理财路上,小编陪你一起努力学知识,看懂世界,留言点赞关注,没准下一个财富自由就是你,祝大家日进斗金,生活一路长虹。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