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量产,全球布局,元戎启行展现中国智驾实力
最近,在德国举办的一场全球顶级的汽车博览会上,有一条来自中国的消息让整个行业都为之一振。
这件事的主角是一家名叫元戎启行的中国公司,他们宣布了一个听起来简单但分量十足的数字:已经有超过十万辆搭载了他们智能驾驶系统的汽车,正式交付到了车主们的手中。
很多人可能对智能驾驶的印象还停留在电视广告或者科技新闻里,觉得那是个离我们生活还很遥远的高科技。
但这个“十万辆”的数字,就像一声响亮的宣告,告诉我们,中国的智能驾驶技术已经不是一个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样品,而是已经真真切切地融入了成千上万个普通家庭的日常出行之中,跑在了我们身边真实而复杂的城市道路上。
这个数字为什么这么重要?
我们得明白,在智能驾驶这个领域,从技术演示到真正大规模地装车上路,中间有一道巨大的鸿沟。
这就好比一个顶尖大厨,在自己的厨房里能做出一道完美的菜,这叫技术演示;但要把这道菜做到让十万家连锁餐厅都能做出完全一样的味道,并且保证食材安全、流程标准,不出任何问题,这就叫大规模量产,难度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
汽车是一个关系到生命安全的特殊产品,对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是极致的。
十万辆车,意味着这套系统需要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比如暴雨、大雪、浓雾天;在不同的路况下,比如拥堵的早晚高峰、路况复杂的老城区、高速公路;以及在超过十款不同的车型上,包括大小、高低、性能各不相同的SUV、轿车、MPV等,都能保持稳定可靠的运行。
这背后考验的是一家公司全方位的工程化能力,包括如何高效地把软件和不同车型的硬件进行匹配,如何确保系统长时间运行不卡顿、不死机,以及如何建立一套严苛的安全标准。
所以,元戎启行这十万辆的交付成绩,不仅仅是市场份额的体现,更是中国智能驾驶企业在技术落地和工程实践能力上达到世界级水平的一个有力证明,说明我们已经走通了从技术到产品、再到被市场广泛接受这条最艰难的路。
那么,元戎启行究竟是靠什么核心技术,才能够实现这样大规模的落地呢?
他们在这次博览会上也揭开了谜底,那就是他们自主研发的一套名为VLA的人工智能模型。
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有些专业,但它的工作原理其实非常贴近我们人类的思考方式。
过去,很多自动驾驶系统就像一个“黑匣子”,你只知道它接收了摄像头和雷达的信息,然后就给出了一个打方向盘或者踩刹车的指令。
但它为什么会这么做,背后的判断逻辑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
这就让坐在车里的人心里没底,万一系统做出一个奇怪的决定,我们连原因都找不到。
而元戎启行的VLA模型,引入了一种叫做“思维链”的机制,彻底改变了这种情况。
它让汽车的“大脑”不再是黑匣子,而变成了一个可以和你沟通、可以解释自己行为的“透明盒子”。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假设车辆在小区里行驶,前面突然从路边滚出来一个皮球。
传统的系统可能会识别到障碍物,然后紧急刹车。
但VLA模型的“思考”过程会是这样的:第一步,通过视觉系统,它“看到”一个皮球滚到了路上;第二步,它会调用自己庞大的知识库,这个知识库告诉它,小孩子的出现往往和皮球有很高的关联性;第三步,它会进行推理判断,虽然现在还没看到人,但一个小孩很可能会紧跟着冲出来捡球,这是一个高风险场景;第四步,基于这个推理,它会做出一个更安全、更人性化的决策,那就是提前、平稳地减速,而不是等到小孩真的冲出来再一脚急刹车。
你看,整个决策过程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思考一样。
这种可解释、可追溯的能力,不仅让驾驶变得更安全,也让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知道系统的每一次判断是对是错,从而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改进。
这个聪明的“大脑”还能看懂路上的文字指示牌,比如“前方学校,减速慢行”,还能识别出像掉在路上的床垫、轮胎皮这种奇形怪状的障碍物,这些都是真实驾驶中会遇到的棘手问题。
更厉害的是,这个会思考的“大脑”还具备极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让它天生就适合走向世界。
我们知道,每个国家的交通状况和驾驶习惯都大不相同。
德国的高速公路很多路段不限速,对车辆高速巡航的稳定性要求极高;法国巴黎市中心的环岛,出口多得让人眼花缭乱,非常考验路径规划能力;意大利南部的很多古城,街道狭窄蜿蜒,对车辆的灵活操控和避让能力是巨大的挑战。
得益于融合了类似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技术,VLA模型就像一个超级学霸,能够快速学习和理解不同国家的交通法规、语言环境甚至是驾驶文化,从而迅速适应当地的路况。
这种强大的泛化能力,为中国智能驾驶技术走向全球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技术底气,元戎启行正在积极地推行自己的全球化战略。
他们采取了一种非常聪明的“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一方面,他们利用自己在中国市场积累的丰富量产经验,帮助像smart这样的中国汽车品牌走向海外,让我们的国产车在智能化方面也能在国际舞台上和老牌劲旅一较高下。
另一方面,他们也直接和海外的以及在中国的合资车企合作,为他们提供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高度定制化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帮助这些国际品牌更好地服务全球消费者。
这种灵活的合作模式,背后依靠的是一个叫做DeepRoute IO 2.0的技术平台,这个平台就像一个万能的转换插头,无论客户想用纯视觉方案还是带激光雷达的方案,无论是什么车型,都能快速地完成适配和部署,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
从十万辆量产车的坚实基础上,元戎启行还规划了下一步的宏伟蓝图,那就是要利用这些已经量产的车辆平台,来发展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业务。
这步棋走得非常扎实。
当一项技术已经在十万辆私家车上,经过了亿万公里的真实道路行驶验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之后,再把它应用到完全没有安全员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上,就显得水到渠成。
这不仅体现了元戎启行对自己技术的高度自信,也向世界展示了一条清晰可见的发展路径:中国的智能驾驶正在从辅助人类驾驶,稳步地向着完全替代人类驾驶的更高目标迈进。
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成功,更是中国科技实力在汽车这个核心工业领域崛起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