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火热,多头排列助攻,企业产能订单待检验
股票市场这个江湖,说简单其实也不简单,说复杂,其实有时候还真的是个“修炼场”。
每当一个全新的概念爆火,有人嗅到财富的味道,有人还在门口哆嗦着脚不敢进门。
这不,固态电池最近简直成了资本市场的顶流,走到哪儿都是一众股民争相讨论,“多头排列”加上新题材,双保险,这究竟是送钱的局,还是挖坑不明的局?
今天咱就一块拆开看看:均线多头排列,碰上固态电池,俩字——刺激。
不过说句良心话,这所谓“多头排列”,就是技术分析里那套:均线,比如5日、10日、20日、60日什么的,像阶梯一样往上走,小的在上,大的在下,多方力量占了主导,看着就让人心里蹦词——牛市,来了吗?
但谁都知道,A股这块地,不是谁喊牛市就真来牛市。
再说题材这回事,固态电池不是第一次轮回了,只不过这波景气,叠加新能源大势,显得更能刺激市场亢奋的神经。
可真正的新瓶装新酒,还是赶紧理清这波固态电池的背后,到底有哪些玩家,哪些算喊麦的、哪些真会唱。
先上名单,这些企业的名字,不少人现在都已经耳熟能详——道氏技术、赣锋锂业、多氟多、光华科技、国轩高科、金银河、璞泰来、上海洗霸、索通发展。
每家背后都有自己那一手活,听上去挺唬人,行业术语一出场就带着点“高冷”,但真说透了,其实就那么点门道——谁掌握了上游关键材料,谁就能站稳这一波的潮头。
咱先聊聊道氏技术。
这家伙的技术词集合起来,三元前驱体、碳纳米管、导电剂、硅碳负极材料,这名字念出来就像初中化学课本背书。
不过一听“碳纳米管导电剂已向下游固态电池厂供货”,哈,这可真不是光画饼——货已经砸出去,市场是有需求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市场需求?
有时候就是一只脚在真空里踩,另一只还踩在想象力里飘。
到底能做成多大?还得市场验证。
再看赣锋锂业,这名字听着霸气,锂业一出场就是新能源的大佬。
“国内最早实现固态电池产业化”,这个“最早”虽然很响,细细看,其实啥叫产业化?
有厂房,有流水线,有交付,固态电池pack也交付了。
但量有多大?盈利情况如何?
这些数据可没在段子里白纸黑字写明。
股市就怕啥?怕“最早”,从来不怕“最好”。
把“领头羊”包装成了“收割机”,真有那实力站到尾灯人后面喊句加油吗?
还得自己心里盘算盘算。
多氟多、光华科技,这两位的关键词:LIFSI。
听不懂?
不打紧,能应用到半固态电池就算紧跟风口。
半固态,是不是纯正的固态?
业内有争议,但不妨碍蹭一波概念。
反正谁先喊口号,谁就先画地盘。
具体能抢下多少市场蛋糕,现在看还是谜团一个。
国轩高科这波动作也是很注目——金石全固态电池中试量产,良品率已经到90%。
这“90%”,听起来像是月考成绩,班主任拍手称快。
但投资者看的是,哟,良品率很高啊,产能呢?
交付市场了吗?
还是自己库房里堆着做展示样品?
现实里好东西不怕巷子深,怕的是只在PPT站台。
金银河这家贩卖的是中试设备,专门供那些还在实验室里琢磨固态电池怎么从概念到量产的研发单位。
按俗话讲,有人卖水,也有人卖铲子嘛。
不管淘金能不能成,周边服务商的钱不一定少赚。
不过这模式有点像卖课教你炒股的,真赚钱的未必动嘴皮子。
璞泰来、上海洗霸,这俩在四川基地上马的200吨固态电池电解质中试产线,可还行?
听着量很大,实际上对比目前动力电池需求,看谁会真下大订单。
投产容易,大规模放量难,过了实验室那道坎,企业才有拿市场的底气。
产线投得再大,市场不买账,最后只有徒留笑谈。
索通发展属于专注技术路线的那一波。
技术开发合同,关注点放在硅碳、硅氧复合负极材料,这名字讲给圈外人听,半天都搞不清楚到底有啥用。
已有半固态和固态电池电解质的专利布局。
听懂了没?
有人开疆拓土,有人画专利田,等着收租。
专利是“护城河”,但护得住的是未来,不一定能护现时的营收。
再来“硫化锂路线”,似乎最近挺热门,索通发展的子公司又搞专利授权。
讲实话,每一轮新技术爆发,无非一地鸡毛后才知谁涨价、谁倒闭、一地韭菜绿油油。
这种“路线之争”,活生生像武林门派争头牌,好看是真好看,能不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更会玩命。
问题出来了,现在市场盯着这些龙头,热钱涌上去,新闻、消息、解读、研究报告一轮轮轰炸。
不少人跟着均线多头排列的脚步,小赌怡情,大买激进。
点开个软件看技术图,红红绿绿能让人眼冒金星。
怎么判断是真牛市上涨,还是画线画出来的上涨?
技术派说,均线结构没坏,趋势就在;基本面派冷笑,泡沫捧场演戏,不如真金白银落地见分晓。
历史经验证明,长虹虽美,落地才是王道。
仔细琢磨,固态电池真正的“爆点”其实不在那些天花乱坠的技术名词,而是在于它能不能最终大规模落地,能够撬动多少实际订单,替代了多少旧的东西。
现在说突破了、量产了、交付了,都像是期末考试刚考完,恨不得在朋友圈一通炫耀,实际有没有考到班级前十,全看后续。
谁能在车企定点采购上签到,谁能把应用案例亮出来,那才叫真格的。
概念满天飞实在不算稀罕事儿,你看A股历史上,什么人造肉、元宇宙、脑机接口,不也一个个热过头、冷过心。
稳中求胜,才是真奇招。
当下,市场热情如潮,这波多头排列的技术形态像是给股民吃了定心丸。
可细思这事——趋势棒不棒,要看有没有实质业绩跟上。
一窝蜂冲进去买票,万一变成“击鼓传花”,最后坐下来的,未必是赢家,说不定还得被锁仓。
资金永远是聪明的、敏锐的,没有基本面支撑的上涨,那叫击鼓传花。
但也不能完全否认题材爆发力,短线资金喜欢这种易燃易爆炸的热点,真有点像过山车,还嫌不够刺激。
回头看每家企业,其实都像在赛道上跑步,有的人踩好油门,拼命赶超;有的还在起跑线热身;有的则在造势,搞专利、报实验、画PPT。
盲目冲进去,和站在高潮过后的尾巴,哪个更危险?
没人能料准,但市面上的老手基本都信一条:宁愿少赚一天,绝不做最后那个接盘的。
谁想用筹码跟命运对赌,那就得明白,风险跟收益其实一直都在玩跷跷板,你偷着乐一阵,但别以为可以永远上天。
归根结底,均线多头排列+固态电池,大概率又是一轮资本盛宴里的派对。
有技术的、卖噱头的、搞实验的、抢地盘的、蹭热点的,诸路英雄齐聚一堂。
你嫌闹腾可以旁观,手痒了也能玩把票,但记忆得清楚,这种技术形态+题材风口,容易制造一轮又一轮的追高杀跌。
要问最后谁是真正的赢家,还是得等明后年,看谁的固态电池真能在车企、储能、消费电子领域遍地开花,形成稳定订单、做出实质利润。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好奇,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信号?
是技术指标中的那组漂亮均线,还是企业稳扎稳打的产能爬坡和最终交付?
说到底,市场炒作确实少不了点激情和热血,但真正能穿越周期的,还是那些踏实做实业、有技术、有市场的企业。
短线大起大落老投资人见得多了,风口过后谁还站着,才配喊那一声赢家。
各位都怎么判断固态电池真正的领头羊?说说你的思路,咱一起聊聊。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