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比稀土还狠!越南钨矿将易主中国,美国防部急得“坐不住”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比稀土还狠!越南钨矿将易主中国,美国防部急得“坐不住”

全球的目光,早就从石油天然气上挪开了。稀土这玩意儿,当年被捧成“工业维生素”,风头一时无两。可现在,又一个低调的狠角色——钨,正悄悄变成大国博弈的新战场。

这东西,密度高、硬度大、熔点也高,简直是天生的硬骨头。所以啊,现代国防和那些高端制造业,没了它,很多东西根本玩不转。

从穿甲弹头到火箭喷管,这些军工核心部件里,钨的身影无处不在。再看看半导体、高速切削工具,还有那些精密电子元件,哪样少得了它?谁能把控这类资源,就等于攥住了现代工业和国防的命脉。

最近,东南亚那边传来个消息,可把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给整得有点坐不住了。越南有个核心钨矿,眼看着就要易主了,这一下,全球供应链控制权的争夺立马升级。

这事儿可不是简单的买卖,背后藏着的,是地缘政治格局的一场深层大戏。

钨:硬核工业的隐形C位

钨,这名字听着不咋起眼,但它的战略价值,有时甚至比稀土还高。美国国防部早就把它列为“关键矿产”了,弹药啊、半导体啊,都离不开它。

这金属性能太优秀了,简直就是现代工业和国防领域的“隐形支柱”。没钨,多少尖端技术和武器装备都得歇菜。

全世界八成的钨产量,都由中国供应。这意味着,中国在全球市场里,那可是绝对的主导地位。可今年以来,全球格局悄悄变了。

越南突然就蹿升成了全球第二大钨生产国,这功劳,全得归它北部泰原省的诺坡矿。这座矿山,不光是中国以外最大的钨矿之一,每年能挖出3400吨钨,几乎是越南全国的量。

诺坡矿区旁边还有个超大的精炼厂,年产能高达6500吨。氧化钨、仲钨酸铵(APT)这些关键产品,都能在这儿生产。现在,这座宝贝矿山由马山高科技材料公司管着,它是马山集团的子公司。

最近,马山集团明确表示,想把诺坡矿的资产卖掉。这消息一传出,全球可都炸锅了。

西方炸锅:供应链要被卡脖子?

今年二月,中国突然给钨产品来了个“出口许可”制度。这招,明眼人都知道是给美国关税的一个响亮回应。

政策一出,全球市场立马炸锅了。数据显示,二月中国钨出口量直接来了个大跳水。到了七月,比一月更是狂跌了百分之十七。

这下可好,仲钨酸铵(APT)的价格在中国飙升了百分之七十一。欧洲那边也没好到哪去,同样涨了百分之五十二,全创了历史新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南的钨资源对美国和欧洲来说,那重要性简直不言而喻。去年,美国有百分之二十二、欧洲有百分之八的钨进口都来自越南,它就是个重要的替代来源。

所以啊,诺坡矿可能要易主的消息一传出,美国和欧洲的官员们那叫一个心焦。他们多次跑到诺坡矿区去考察,明确表示,绝不能让钨的供应完全被中国控制。

要是诺坡矿最后真落到中国企业手里,美国对中国钨供应链的依赖就更深了。这无疑跟他们“去中国化”的目标,背道而驰。

澳大利亚一位前驻越南大使就曾直言不讳地说,这么重要的精炼业务,要是落到了不符合西方工业利益的实体手里,那麻烦可就大了。

稀土深加工:中国真正的王牌

《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这些西方媒体最近都在关注,他们认为中国除了稀土矿产,还藏着更具威慑力的战略“王牌”。过去两年,美国联合盟友,那是铆足了劲儿想搞“稀土去中国化”。

他们拼命囤积矿产、建设工厂,以为这样就能制约中国。可美国商务部一份关键矿产供应链评估报告,却泼了盆冷水。

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稀土加工领域的市场份额,依然超过百分之八十五。这意味着,美国本土的稀土分离产能,远低于它自身需求的五分之一。

它在稀土精炼环节,依然严重依赖中国。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的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量,还同比增长了约百分之十二。

这些稀土永磁材料,可是F-35战斗机雷达和“爱国者”导弹制导系统等美国军工核心部件的关键组成部分。尽管美国军工企业曾信誓旦旦地说要用澳大利亚稀土替代中国产品。

可实际操作中,他们还是得从中国进口半成品再加工。美国曾把稀土产业想得太简单,以为就是“挖矿生意”,完全低估了它产业链的复杂性。

稀土从矿石到高端磁性材料,得经过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求独特的技术和设备。中国不光控制着稀土矿山,更掌握着整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环节。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开采的稀土矿石,最终还是得运到中国在马来西亚的工厂进行分离提纯,再卖给美国企业。这种绕来绕去的操作,不光推高了成本。

更关键的是,中国一旦停止供应,美国就得傻眼。中国手里真正的“王牌”,在于它的稀土“深加工”能力,尤其体现在材料和终端产品领域。

中国目前控制着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分离产能。去年,美国进口的稀土氧化物中,百分之八十三直接来自中国本土企业。

剩下的百分之十七,也产自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工厂。稀土分离提纯技术异常复杂,比如镧铈分离,萃取剂浓度误差得控制在千分之一内。

温度波动不能超过零点五摄氏度,还得重复数百次串级萃取。中国经过四十年的技术积累,已将这套工艺做到了极致。

分离纯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成本比欧美企业低三分之二。中国生产的钕铁硼磁钢,占据全球百分之八十五的市场份额,是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核心。

中国企业掌握着光伏逆变器中钐钴磁体的核心配方。医院的核磁共振仪、工业CT设备的核心超导磁体,也离不开中国的高纯度稀土合金。

中国不光能制造稀土材料,还能把它转化为高端终端产品。比如,全球三分之二的工业机器人,都使用中国稀土永磁电机。

全球每两辆电动车中,就有一辆搭载中国生产的驱动电机。这些终端产品的技术门槛和利润率,远高于原材料。

美国的“芯片战争”表面上盯着光刻机,可高端芯片制造设备中的永磁体和激光晶体,却偏偏依赖中国稀土材料。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器,是EUV光刻机的核心部件。

全球只有中国能批量生产高质量的掺钕晶体。即使美国造出最先进的光刻机,要是没了中国稀土配件,机器也照样无法正常运作。

美国难以自行发展稀土深加工,原因嘛,技术难度巨大、投资成本高昂,而且回报周期还特别漫长。中国已经形成了“矿山-冶炼-材料-终端”的全链条生态。

比如江西赣州稀土矿,到包头冶炼厂,再到广东、浙江的磁材工厂。这种高效的“半小时产业圈”,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

美国稀土供应链则碎片化,矿石得经过多国运输加工,物流成本高。而且各环节都得重新投资建设,回报周期超过十五年,根本没啥投资吸引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稀土巨头钼公司,就因为环保成本太高、技术更新缓慢而破产,导致产业链断裂。如今美国想重建产业链,面临着环保阻力、劳动力意愿低以及技术专家流失等一系列问题。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曾在二零一九年关闭了最后一条稀土永磁生产线,理由是市场竞争激烈、无法盈利。他们的设备,很多都卖给了中国企业。

中国每年生产数千万辆电动车、数千万台空调和上亿部手机。这些巨大的下游需求,支撑了稀土产业链的持续发展。

相比之下,美国本土市场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技术迭代缓慢。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向新能源企业投入巨资。

可大部分资金,最终都流向了购买中国制造的设备和材料,未能有效提升美国本土技术水平。即使美国寻求非洲等地的替代矿源,也面临运输成本高昂和加工技术依赖中国的困境。

中国已在全球范围内布局海外矿源,比如缅甸稀土矿七成产量销往中国,澳大利亚莱纳斯项目的最大客户也是中国。

越南的烦恼:夹缝中求生存

马山集团要卖诺坡矿,这可不是心血来潮。这矿啊,一直盈利困难,而且也不属于集团核心的食品加工和零售业务。

所以,集团就想把资产优化优化。这家伙去年都把在德国的钨子公司给卖了,可见它战略调整的决心有多大。

再说了,诺坡矿的开采许可,二零二八年初就到期了。要是续签受阻,精炼厂可能就得提前减产。所以,中国企业竞标时,不光要展示解决越南法律、技术和市场问题的能力。

更要确保许可的顺利续签。最近美国与越南关系有点紧张。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八月就曾对越南商品挥舞关税大棒,加征百分之二十的关税。

甚至还拒绝了越南领导人的会面请求。这种外交上的冷遇和贸易上的压力,无疑会影响越南在战略资源合作上的考量。

相较之下,中国与越南的合作就稳定多了。越南允许中国在制造业进行大量投资,还推进了曾被视为敏感的联合铁路项目。

这反映了越南在经济务实和地缘平衡中的选择逻辑。全球高科技、电子、再生能源和国防领域对钨的需求持续增长。

稳定的市场和长期伙伴关系,对越南来说至关重要。消息人士透露,已有中国企业通过代理公司参与竞标,试图避免直接出面。

这既是策略,也是对潜在复杂性的考量。如果中国企业成功收购诺坡矿,那可就巩固了中国在全球钨供应链的主导地位。

直接控制了第二大生产国的核心资源。这对美国来说,将是双重打击。不光加深了供应链依赖,还在东南亚的战略布局上吃了瘪。

结语:大国博弈的终极王牌

掌控关键矿产及其深加工能力,这早已成为决定大国战略竞争胜负的真正“王牌”。这种能力,不光关系到国防科技,更影响着高端工业的未来走向。

中国在稀土“深加工”等全产业链上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是它难以被撼动的核心竞争力。即使美国想方设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中国反而可能通过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优势。越南钨矿的潜在交易,正是这场深层博弈的一个缩影。

它把供应链竞争、地缘政治博弈和经济利益平衡,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这预示着全球产业链和地缘政治力量平衡的深刻转变。

中国没急着亮出所有底牌,这体现了它在技术和产业链上的深远布局。未来,大国围绕战略矿产的博弈,只会更加复杂和激烈。这种对“王牌”的争夺,将继续塑造国际关系的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