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用数据说话,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军武器装备实力到底有多强?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用数据说话,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军武器装备实力到底有多强?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前,蒋介石就放出豪言,命令国军务必在24小时内围歼中原军区部队,2周之内,占领苏北,3周之内完全打通津浦和胶济铁路,3-6个月内结束战争。

虽说从现在来看,蒋介石的口气,确实有些张狂,但当时,他的确有这样说的资本。

从现在来看,口气确实有些张狂

因为抗战胜利后,国军不管在人数还是装备上,都占据绝对优势,而这也是他敢悍然发动内战的底气。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国民党军在武器装备上到底有多强呢?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打算用直观的数据来展现一下。

在1945年3月,国民政府在自己的数据统计上,有124个军、354个师,加上其他如挺进部队等等,国军在编人数的总兵力,超过了500万人。

数据统计表

虽然总兵力多,但国民政府在武器装备供养上,却略有不足。

根据1945年1月2日军械部门的统计,装备的步枪数量仅有95.3万条、轻机枪64049架、重机枪17041架、火箭筒592挺,相当于每6个人才配备一条步枪。

1945年1月2日军械部门的统计

而在重武器方面,各类迫击炮共10129门、山炮990门、野炮392门、轻重榴弹炮247门、重迫炮163门、高射炮181门。

重武器只有这么多,自然不能分配到每一部队,事实上,国军478个军、师单位,有军属炮兵的仅有76个,有师属炮兵的仅有51个。

换句话,大部分国军师一级的单位,基本都是纯步兵单位,就算有炮兵编制,但也都是用迫击炮代替。

而薛岳的第九战区,虽然下辖2个集团军、8个军、32个师,但在豫湘桂大溃败之后,整个战区的炮击炮数量仅有323门、反坦克炮仅有217门,甚至由于严重缺乏山炮,哪怕一个满编的山炮营都没有。

现役配备的武器都不足,那库存的就更不足了。

库存枪炮统计

同样也是1945年1月2日军械部门的统计,国民政府库存的主要武器里,中正式步枪加汉阳造也就2418条,冲锋枪是1781条,轻机枪是3582挺,重机枪是1582挺,各类迫击炮1082门,至于火炮,则一门也没有。

而和武器不足一样的就是子弹,也是这次统计中,整个步枪、机枪子弹仅有1亿多发,仅供一个月的作战消耗。

库存弹药统计

好在有美国的援助,这才让蒋介石有武器弹药继续打下去。

早在1944年,美国就通过《租借法案》,承诺要给援助美式装备,帮其组建90个师,而蒋介石呢?一听有援助,觉得可以要更多,最好能装备120个美械师。

问题是,这是美国的承诺,并不是一下子就给的。

况且美国的《租借法案》援助的重点都是在欧洲,国统区又被日军封锁,唯一能运输物资的仅有驼峰航线,在中印公路打通之前,美国对国民政府的物资援助仅在美国全部对外援助的1.8%。

驼峰航线线路图

而这1.8%,又大部分被美国驻华航空兵拿去,所以到国军手上的美械其实有限。

1.8%的占比

1944年7月,中印公路打通后,国民政府拿到了不少援助,但此时的轴心国已经日薄西山,战败只是时间问题。既然战争要结束,美国也没必要继续花钱援助了。

1945年8月21日,日本还没正式签署投降书,美国就立即宣布终止《租借法案》,而此时美国承诺的90个师的武装,仅仅只维持了13个军、39个师的规模,比蒋介石预期想的,要少了很多。

看到这里,有小伙伴就疑惑了。

不是说国军武器精良吗?怎么看到这里,国军还是武器不足的样子?不急,因为下面就要说国军各种缴获和武装了。

先缴获使用日式装备

日本投降后,按照盟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114万日军需要向国民政府投降。

日军投降

既然投降,那他们的武器装备,自然也是被收缴的,相对于国军,日式武器种类全,数量庞大,性能也不错,自然得到蒋介石的青睐。

但蒋介石又怕日军向新四军和八路军投降,因而在1945年8月21日的时候,何应钦命令冈村宁次:“武器、弹药......应立即妥为保管,不得移动,并应绝对保持完好状态......听候本总司令派员接收。”

冈村宁次

而冈村宁次为了躲过后面的罪行审判,积极主动的将所有武器都交给了国民党军,而蒋介石呢?则亲笔书写冈村宁次无罪释放的文件。

释放战犯

此时,苏联和国民政府又在谈判,在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国民政府又从苏军手上获得了部分日本武器。

那么前后缴获的武器到底有多少呢?

根据国民政府公布的收缴日军陆海空军主要武器以及器材统计表显示,在1946年4月的时候,国军收缴了65万支步枪、2.4万挺机枪、542辆坦克和装甲车、9300门火炮、2.4万辆汽车、105座工厂以及各种粮食、被服和药品。

接收统计

在陈诚的评估中,这些收缴的日军武器,重武器足以装备国军40个师,轻武器足以装备国军100个师。

此前蒋介石还对美国承诺的90个美械师念念不忘,打算用日械武装13个军、35个师,但美国现在迟迟不付诸行动,开战又迫在眉睫,于是,蒋介石决定,大规模使用日械,尤其是日军的重火力。

到了1945年12月31日,国军已经用日式装备武装了33个军级炮兵营、78个师级炮兵营,甚至第25军几乎就是全日械的部队。

第25军几乎就是全日械的部队

除了正规军,宪兵和保安团,也用上了日式装备。

比如20个宪兵团九游16个团是全副日式武装,而东北,国民政府利用伪军编成了11个保安支队、3个骑兵支队和36个保安团,他们此前就用日式武器,现在也自然装备日式武装。

至于装甲部队,此前虽然缴获的542辆坦克和装甲车,但在国军没有维修和保养能力,能用的仅有279辆,但依旧不少,加上此前国军自己有的坦克,蒋介石的装甲部队也被扩编为3个团。

战车一团是美式M3坦克和日式坦克各一半;战车二团是日式坦克为主,少量是苏式T26;战车三团是全日式坦克和装甲车。

装甲部队

而之后使用日式装备的就是国军支援部队。

1945年12月底,国军有23个独立工兵团,其中7个是使用的美械,剩下的清一色日式装备,而在1946年11月的时候,这些使用日械工兵团合并为11个,其中有指挥车14 辆、载重汽车111辆、三轮车21辆、辎重车300辆等等,可以满足通信、给水、保养、运输的需要。

除此之外,国军还利用2700辆日制汽车和手上的汽车建立了5个辎重汽车团、4个独立汽车营,其中日制汽车占比超过60%。

95式轻战车

至于一些其他物资呢?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根据记载,日军库存有900万件冬季衣裤和4300万件夏季衣裤,还有军衣、外套、雨衣等 200万件,足够国军使用了。

另外还有4.1万台的电台、电话、发报机以及3.2万部的通信器材,让国军的通信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更何况还有大量的医疗器材、药品、手术车等等。

截止到1946年3月,国军有52个军、108个师配备了日械。

可以说,通过接收日军武器,彻底弥补了国军此前在火炮、运输、通讯、医疗、工程作业方面的不足,特别是那些原来一门炮也没有的军、师部队,基本配齐了炮兵营,一个军有野战炮、榴弹炮12 门、山炮24至36门,火力输出大大增强,装备的相对统一,也降低了保障难度,使蒋军的整体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

更别说还有900架由B-24、B-25轰炸机和P-51战斗机组成空军部队和大小600余艘的海军部队。

P-51战斗机

而当时我军呢?只有24个纵队61万人,加上66万的地方部队等等,总兵力也就127万余人,武器方面也只有70万的马步枪,重武器,几乎没有,更别说空海军了。

从账面上来看,国军优势不是一般的大, 也难怪蒋介石底气十足,说出24小时内围歼中原军区部队,2周之内,占领苏北,3周之内完全打通津浦和胶济铁路,3-6个月内结束战争的话。

但结果呢?输的一败涂地。

明明纸面优势很大,为何却惨败呢?一方面是国军内部腐败无能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这么多武器,能发挥的作用其实很有限,首先就是开战第一年,美国就对国军进行了一年的武器禁运。

1946年的美国武器禁运

抗战胜利后,美国全力邀请教员前往重庆谈判,希望能由国共组建一个新的联合政府。

奔赴重庆谈判

当然,美国的主要还是对将介绍不太放心,希望通过国共的分歧对蒋介石进行监督和制衡,确保新成立的联合政府全面倒向美国。

只是蒋介石却不乐意,在个人权力欲下,一心想要发动内战,但现在安排军队需要时间,加上还得仰仗美国援助,这才勉强同意,最终签订了象征意义居多的《双十协定》。

谈判期间

而签订后,蒋介石一边接收日军武器,一边积极调兵,以至于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各地不断爆发摩擦,内战一触即发,尤其是蒋介石占领长春后继续向北出击,企图占据整个东北,甚至战火蔓延到华北地区,引起美国的不满。

马歇尔

此时前来调停的马歇尔就提出,一旦东北停战问题未达成,美国将不再提供海军船只帮助国民政府运输军队和补给品到东北。

一旦没了美国的海军运输,以国军现在运输力量,到东北需要很长时间,蒋介石只能被迫停止进攻,恢复国共谈判。

而在停战谈判期间,蒋介石却利用休战机会,抓紧动员备战加上停战条件过于苛刻,以至于谈判陷入僵持,反倒是战争气氛渐浓。

马歇尔担心调停失败,加上害怕蒋介石有可能将美国拉入这场内战,引发美国和苏联的直接对抗,因而鉴于杜鲁门,对国民政府进行有条件的支持。

1946年6月20日,马歇尔警告蒋介石,一旦爆发全面内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将会撤离,第七舰队将离开现在的驻地,而此前承诺的各种援助,也将会停止。

但此时,蒋介石已经有了日械,加上纸面优势太大,根本不听,直接在6月26日下达进攻中原解放前区的命令,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国军美械师

鉴于国民政府屡次不听警告,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正式开始停止对国民政府的军事援助,哪怕是年初已经付款,且已经制造的1.3亿发7.29毫米子弹也被禁止运输在内。

武器禁运

但在1946年9月的时候,国军成功占领了大部分之前蒋介石要求解放军撤出的地区和铁路线,也让蒋介石认为自己胜券在握,只是很快,蒋介石就没法继续扩大进攻,为什么呢?自然是弹药不足了。

美械新六军

蒋介石在美国禁运警告下还强行发动战争底气,就是因为日械装备数量远超美械,且认为可以快速结束战争,但谁知日械能发挥的作用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甚至都要拖后腿了。

日械虽好,但后勤保养无力

首先就是使用日械重火力,严重依赖马匹运输。

抗战之前,日军的一个常设山炮师团的军马数量高达1.1万匹,而在1943年,一个甲种师团也要配备五千匹军马,如今国军换了日械,自然需要大量的马匹来运输火炮。

机械不够,马匹来凑

至于马匹从哪里来?自然还得从日军那边捡现成的。

在《陈诚回忆录》里, 陈诚一开始估计,日军的马匹最高的时候有32万匹,出去老弱和损伤之外,加上国军长官一贯的私下克扣,能用的,最起码有10万匹吧。

这么一来,每个军、师至少能有五六百匹的马,虽然不能满编,但至少能用。

日军骑兵

结果呢?到1946年2月的时候,收缴日军马匹数量仅有7.6万匹,和预期想的有点大。

为什么呢?自然是国军长官们做生意需要大量的马匹了。

从抗战时期开始,因国民政府对军饷大肆克扣,国军军官只能自己想办法赚钱维持生活,至于赚钱的路子,就是贩卖各种物品,下到民间物资,上到粮食钨砂、汽油等战略物资,乃至大烟,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卖的。

国军规定的军饷

比如国军师长刘湘辅,每天贩卖一百担的粮食给日伪军,拿到钱后,又从敌占区买日货回来贩卖,来回倒腾,赚了不少钱。

汤恩伯亦是如此,在河南大肆贩卖大烟。

而顾祝同呢?和伪军张少华部打通走私路线,倒腾粮食和棉布。

中条山失利的总结,直接说各战区走私问题

只是运输物资需要运力,在汽车紧俏的时候,马匹就成为了主要运输力量。

如今日军手上有大量的马匹,自然是他们瓜分的对象了,从日军投降的第一天开始,以薛岳为代表的长官们,就不停的报告说日军枪杀马匹、把武器弹药扔下长江,到底日军有没有这么干,也无法一一查实,只能默认就是如此,以至于国民政府接收后的马匹不足预期的七成。

而仅有的七成,也不久就大量死亡了。

因为日本的军马是从欧洲、阿拉伯地区引入大量身材高大、体力强劲的战马,不耐粗饲,一匹军马每天要吃5.25公斤大麦、4公斤干草、3.5公斤藁草、40克食盐,这饲料花费,都比得上三四名国军士兵的口粮了。

日军战马

人都吃不饱,何谈军马?不久,大量军马就死掉了,满足不了日械部队的需要。

没当上战马的则成为挽马

马匹不够,不还有汽车吗?毕竟还收缴了2.4万辆汽车呢。

在接受报告里,说这些汽车里,有1.1万需要等待修理,只有1.3万辆是可以立即使用的,而后,国民政府对能用的汽车进行安排,其中3946辆给非军事机关用,剩下的9377辆用于军事机关。

但和马匹一样,早就被瓜分了,不过这次瓜分的则是国军非军事军官,而且一口气瓜分了大部分,能分到前线的仅有815辆,52个军,108个师,车辆仅有815辆。

各地方瓜分

好在发动战争前,又修好了一万多辆汽车,本该分配到前线的,但得知又有新的汽车,国民政府非军事机关几乎全拿走,基本没能送到前线。

换句话说,收缴的2.4万辆汽车,运到前线的仅有不到一千辆,直接导致国军的运输量大打折扣。

火炮再强,武器再多,运不上去有什么用?导致国军持续作战能力和火力输出都大打折扣。

国军汽车部队

这边运输力不足的同时,弹药补充也是个麻烦。

此前美国已经禁运了,唯一有指望的就是日械部队,但刚刚完成换装,国民政府兵工部门在1946年停止了日式轻武器弹药的生产,打算搞轻武器国产化。

这么一来,国军在前线,只能依赖库存,但库存也有限啊?不到一年,就补充困难了。

不得已,继续向日本本土买吧,但驻日美军用的是美式武器,日式弹药留着占地方,早就销毁了,而且生产线也毁掉了,根本指望不上继续生产。

没了子弹,但仗还得打,为此,兵工署决定改膛,把7.7毫米口径改为蒋军常用的7.9毫米,但也无力解决弹药不足的问题,而且在1947年,国军的军火消耗量远高于抗战时期的年均消耗量了,各军要求补充军火的电报频频上传。

使用的马克沁机枪的国军

到了1947年3月21日,国军的弹药只能维持3个月,得不减少弹药的浪费和使用,各地保安团也都发不出枪弹

至于日械,因没有弹药补充,早就换回国造武器了。

就在无以为继的时候,因冷战爆发,美国只能扶持国民政府作为自己在亚洲的盟友,因而在1947年5月开始,美国开始逐步解禁武器禁运,国军又用起了美械,但也无法挽救国军的颓势。

国军机场

为啥呢?就是武器虽好,但没有改变国军的本质,毕竟国民政府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也没有良好的组织体系,国军看起来优势很大,但就是靠堆外来物资来起来的家丁队,这样的军队,不管用什么武器,终究只是纸老虎而已,是无法战胜人民军队的。

参考资料

《中原突围: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福州新闻网,2007-7-27

赵涵泊:《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日械部队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