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人民币国际化再迈新步:中国两项“重磅”措施对抗美元霸权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人民币国际化再迈新步:中国两项“重磅”措施对抗美元霸权

说到美元这货,在国际市场上那是势头十足,甭管干啥都得绕着它转。咱们中国这些年经济飞快蹿升,手里攥着不少外汇储备,可一碰到美国那边调息,整个世界经济就跟着摇摆不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美元是全球交易的主要货币,石油、黄金啥的都用它来定价,美国要是想搞事,直接冻结某个国家的美元账户,伊朗、俄罗斯都吃过这个苦。其实,这美元的霸权让不少国家挺难受,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想搞基础设施融资,还得看美国的脸色。

到2025年上半年,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又耍起了新把戏,对中国的商品加了关税,还对印度提高到了50%的贸易壁垒,搞得全球的供应链一片混乱。结果就是,各国开始琢磨,要不要找个新出路,别再全靠美元了。此时,中国出手了,搞了两件事儿,像两颗炸弹似的,直接戳中了美元的软肋,让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的使用变得更加广泛和顺畅。

说到美元的霸主地位啊,从二战结束后就稳稳占据了江山。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破裂,美国凭借石油美元和SWIFT这个国际支付清算的“管道”,继续掌控着世界的金融命脉。SWIFT就像一条快狠准的高速公路,一旦美国卡脖子,其他国家基本就动弹不得。到2025年,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依然占比大概58%,而国际支付的份额更是超过九成有余。

问题也不是没有,看看美国自己债务堆成山,2025年联邦赤字又创新高,美联储加息呢,又是为了控制通胀,结果全球资金都往美国跑,新兴市场的货币就跟着吃了苦头,像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都大跌一番。至于中国的外汇储备,美元占比从以前的80%上下,降到60%以下了,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其他国家也开始减持美元,转投欧元、日元,甚至还有人民币。说真心话,美元也不是铁打的,它的问题越来越多,地缘政治一闹腾,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就想分散点风险。中国趁机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多边合作平台和双边协议,逐渐蚕食美元市场份额。

咱们现在说说中国放出的这两枚“炸弹”吧。第一枚是上合组织峰会,2025年8月31号到9月1号在天津办的,这次规模空前壮观,参会的国家领导人不少啊,有俄罗斯的普京、印度的莫迪、伊朗总统啥的,阵仗挺大。刚一开幕,大家就直奔主题:要搞个上合开发银行。这事儿不是新鲜事,2010年就提过,但之前俄罗斯不太支持。到乌俄冲突之后,俄罗斯被踢出SWIFT,急需个新渠道,那就点头了。这家银行主要是帮成员国搞基础建设融资,采用本地货币结算,不绕美元了,直接用自己国家的钱。

咱们得说说中国这个大经济体,人民币稳定得挺好,所以银行里的主力货币当然是人民币。在那次会上,中国还承诺会提供20亿人民币的赠款,再加上100亿人民币的信贷,专门用来支持中亚地区的公路和能源项目。这不仅是钱的事儿,更关乎规则。以往,发展中国家向世界银行或者亚开行借钱,得用美元还,现在上合银行用人民币或卢布结算,成本低,风险也少。结果咋样呢?峰会结束后,成员国的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率大大提高,尤其是中亚五国和中国的贸易额,2025年前五个月就超过了400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10%,不少交易都是用人民币结的。

这银行一建,不就是意味着啥?上合组织串联起欧亚,人口占全球40%,GDP占30%,能源资源丰富得不得了。以前,这些国家买中国货或者卖石油,都得先换美元,现在用人民币直接结算,省得被美国制裁折腾。像俄罗斯出口石油给中国到2025年上半年,80%的交易都用人民币搞定,伊朗和委内瑞拉也跟着凑热闹。至于印度呢,由于美国关税搞得它喘不过气,虽然峰会没说要跳船,但莫迪带队出席,明显还是在观察看怎么走。

这事就像咱们小区以前都靠超市点积分攒着用,现在搞了个合作社,积分直接换东西,省得看大超市那张脸。峰会还叫咱们试点数字人民币跨境用,手机一扫,钱立马到账,比那啥SWIFT快多了。到2025年,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增长了30%,在中亚能源结算里这块儿份额可大了。这一路走下来,人民币的“朋友圈”越来越广,美元比例自然少了不少。

第二次炸弹是在9月3日举行的阅兵典礼,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士兵和百余种新装备,从坦克到导弹,再到歼-20战机,全都是国产制造。这不仅仅是炫肌肉,更是在向合作伙伴们传达信心。此次邀来的贵宾名单也挺有意思,普京、金正恩这些国际领导人都是和中国用人民币做生意的。阅兵前一周,峰会刚结束,连着发力,表明中国不仅经济牛逼,军事也很硬气,绝不让美元的霸权欺负人。

阅兵结束后,相关国家就赶紧签署能源协议,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扩建,伊朗的石油项目也都纷纷启动,通通用人民币结算。这么安排,原因很明确:阅兵展现出来的实力,让合作伙伴们放心啦,中国有能力稳住陆路贸易。中亚铁路网络就更能说明问题,从阿拉山口到重庆,15天搞定,比海运还快20天,虽然成本稍微高点,但能避开马六甲海峡的美元清算风险。到了2025年,这条线的货运量会涨个25%,油和矿产的结算全都用人民币操作。

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就是中国在打造一个平行的体系。美元的霸权主要靠军事和金融两大支柱,美国航母在全球巡航,掌控重要的海上通道;中国则推动“一带一路”和陆路丝绸之路,阅兵展示军力,峰会制定规则。这样的布局,加快了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

到了2025年7月,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比例为2.88%,在全球排名第六,跨境结算总额超过60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储备资产里,人民币占比上升到2.2%,比2023年的1.9%还多。为何会这样涨呢?实际上,中国没有去硬碰美元,而是选择从软的地方下手。关键点在于石油贸易,沙特和巴西开始用人民币小规模买油,而中国是全球最大进口国,到2025年,约有30%的石油进口用人民币结算。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目标到2025年全部用本币结算,现已达90%。这都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在实际操作中落实的,银行系统对接,汇率机制也在用来对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