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轰炸基辅,泽连斯基转变对华态度,普京在中国谋划未来战略
俄罗斯又一次发动大规模进攻,泽连斯基对中国的态度出现了明显转变,国际局势也迎来了新变化。普京已经启程前往中国,新的战略布局也在逐步展开。
28日凌晨,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时,俄罗斯突然发动空袭,出动了600架无人机和30枚导弹,一起发起火力压制。乌克兰的民用设施和能源站被炸得七零八落,连欧洲和英国在基辅的外交机构也受到了波及。
局势变得更加紧绷,紧张感直线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泽连斯基的外交困境
俄罗斯放炮事搞完之后,国际上还是那套老招儿,泽连斯基开始谴责俄罗斯的啥暴力啥的,但这次和之前那种激烈嘴炮不一样,变得温和多了,连中国都没再扯进去。
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乌克兰不仅对中国企业进行了制裁,泽连斯基还在公开场合批评中国没能在俄罗斯的战争中起到积极作用。多次说出让人搞不懂的话:“要是中国能再强硬点的话,也许战争早就结束了。”
可以说,泽连斯基的外交姿态越发变得猙獰,让人感觉他已经被逼到极限了。
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也出现了裂隙,美国说了嘛,虽然还能继续提供武器,但得让别的国家出钱。现在俄乌冲突中,西方的援助还是挺关键的,但要是没有其他大国帮忙,乌克兰自己撑不起这场战斗。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拉锯,泽连斯基也清楚,光靠乌克兰自己,怎么也不能彻底扭转战局。他的头等大事之一,就是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尤其是美国的安全保障。
8月29日,乌克兰与美国的会晤中,泽连斯基再次强调,乌克兰的未来安全离不开和美国的合作。他希望在武器供应和军事合作方面,能与美国更紧密,特别是在无人机和先进武器的研发上,希望有所突破。
他清楚,美国的援助对于乌克兰来说,绝对是重要的支撑。同时,他也在设法争取中国方面的一些支持,毕竟各方的帮助都对当前局势挺有影响。
要是中国能提供一定的帮衬,乌克兰的后盾就会更稳固一些。在俄乌这场冲突中,中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成了目前国际局势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俄罗斯目标不仅仅是军事基地
8月28日那次空袭,不光让基辅蒙受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规模之大啊,也可以说是俄乌冲突以来最激烈的一次攻击。
俄军派出了差不多600架无人机,再加上超过30枚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虽然乌克兰的防空系统表现不错,但还是有13个关键位置被精准命中。
这次行动的重点在于,俄罗斯不仅攻击了军事目标,还牵扯到了民用地点,甚至波及到基辅欧盟以及英国在乌克兰的代表处。
这让欧盟觉得俄罗斯是在对自己宣战,于是欧盟和英国马上召见了俄罗斯的外交官,要求他们给个说法。
俄罗斯方面坚持说自己确实是打在军事目标上,可乌克兰多次阻拦导弹,拦截不住的就难免会影响到平民地区。不过,欧盟和英国完全不买账,表示自己得采取更强硬的态度了。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透露,欧盟已经做好了推出新一轮制裁的准备,打算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扎哈罗娃,俄方发言人,批评欧盟在这些事情上搞双重标准,一方面强调乌克兰攻击俄罗斯的民用目标也值得关注,可是对俄罗斯的动作却显得偏心太厉害了,感觉欧盟在打击俄罗斯时有点太偏颇了。
普京的“向东转”战略
自从战争爆发以后,俄罗斯的战略也跟着发生了不少变化,显得更加灵活和调整了不少。
受到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影响,普京也明白了俄罗斯得找个新的合作对象,而中国毫无疑问成了最佳的搭档。
普京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西方的制裁让俄罗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向东转”这策略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借由加强和中国的合作,俄罗斯希望在经济、军事、政治等多个层面找到新的支撑点。
在访华的过程中,俄罗斯提出了“向东转”的战略定位,还明确指出两国关系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俄罗斯会更看重和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在能源、技术、军事和金融等领域的强化合作。
现在光靠西方国家的援助已经难以支撑俄罗斯的经济持续发展和安全保障,所以转向中国,变成了他调整战略的必由之路。
随着两边关系越发紧密,俄罗斯在实际推进中逐渐把这个战略落到实处。
最近,俄罗斯对中国的能源输送力度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天然气和石油方面的出口。为了保障能源输送的平稳运行,俄罗斯还和中国签订了不少协议,包括建造大规模的天然气管道和合作油气供应链。
另外,俄罗斯在军事方面和中国的合作也越来越多,两边不仅联合举行了军事演习,还在高科技的军事技术方面展开了合作。
特别是俄罗斯的尖端武器技术与中国的制造实力相得益彰,这样一来,双方的合作无疑会提升两国在世界军事舞台上的话语权。
随着俄罗斯和中国的合作愈发紧密,普京的“向东发展”战略毫无疑问为俄罗斯的未来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和中国在能源、军事以及高新技术领域的紧密合作,让俄罗斯不仅能抵挡西方的制裁压力,还能在国际格局中占得更有优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