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四吨“海豚”能坚持至2030年?百架新型直20难弥补海军不足
2025年8月,南部战区展开了一次跨海突击演习,场面颇为惊险:直-9WA武装直升机群以贴近海面的低空飞行姿态,猛然掠过海面,然后向岸边目标发射火箭弹。这一幕引起不少军事迷的疑问:既然中国陆军航空兵已拥有几百架直-20通用直升机,为什么那款源于上世纪法国“海豚”直升机的后代,依然勇敢冲锋在前呢?答案其实藏在一组令人震惊的统计数据里:在中国海军的60艘主力驱逐舰当中,大约有40%的舰只因为飞行甲板长度有限,根本无法搭载直-20的舰载型号,只能依靠平均已服役25年的直-9C反潜直升机坚持战斗到2030年以后。
“海豚”的逆袭:从引入技术到自主生产,成了国家的中坚力量
回想1980年时,中国以“民用合作”的名义,从法国引进了SA365NN1“海豚”直升机,没想到,这只4吨级的轻型旋翼机,竟然成为中国低空防务支撑了整整三十年,被叫做“铁脊梁”。到1992年,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攻克了直-9的国产化技术,达到了70%的自主率,还成功研发出核心的涡轴-8发动机,为之后的创新埋下了基础。1996年,带有“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直-9W武装型首次亮相,标志着中国陆军航空兵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载人反坦克打击能力。它采取的弯梁式挂架设计,甚至比法国原装“黑豹”武装型更早实现了“一机八弹”,也就是配备4枚反坦克导弹和4枚空空导弹。
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直-9的“变身史”。2010年,肯尼亚空军买来直-9WE,在索马里战场上首次亮相实战,之后柬埔寨、巴基斯坦都纷纷跟进买货;而中国海军也把它玩出了新高度——那4吨左右的机身硬生生塞进了海上搜索雷达、吊放声呐和反潜鱼雷,变成了直-9C舰载反潜直升机。虽然战斗范围只有150公里,载弹也不到一吨,但在052D驱逐舰海域巡查中,它竟然成为过去二十年唯一的反潜工具。有次南海对峙中,直-9C的小组还创造了“单机追踪美核潜艇12小时”的纪录,用飞行距离短的缺点,硬生生逼出了精彩战术,真是不得不佩服。
直-20这架十吨级的“大鹰”,就像被卡在了甲板尺寸的“瓶颈”上头,怎么也飞不出个新天地。它的体重和尺寸问题,让它在一些平台上受到限制,根本无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战术优势。要说,这事挺让人头疼的,想让它发挥得更灵活,还得在设计上再下一番工夫。
2019年国庆阅兵上,直-20通用直升机一亮相,军迷们都觉得直-9的江山快要坐到头了。可是现实却挺残酷的:中国海军目前有的30艘054A护卫舰和11艘老式驱逐舰,它们的飞行甲板长度只有20米,而直-20折叠旋翼后,还得20多米的空间才能停得下。这意味着,战舰规模占比达40%的主力舰,根本就装不下这10吨级的先进直升机。
更棘手的地方在于产量的问题。到2025年,直-20的总出产量大概在150架左右,里面用作舰载反潜的不足30架,主要分配给福建舰航母编队和055万吨驱逐舰。按目前的生产能力,要想全部换掉全军200多架直-9系列直升机,起码得等到2035年才能搞定。有个海军驱逐舰支队长说过:“我们就像开着超级跑车却用着自行车轮胎——新型舰载雷达能在400公里外探测潜艇,可偏偏直-9C的短腿让我们的反潜范围缩水了60%。”
改头换面,永远不罢休:老旧平台还能激发出三代的战斗力
面对青黄不接的难题,中国军工开始对直-9展开了“终极魔改”。2024年即将下线的直-9DG系列,发动机功率提升了12%,加装卫星通信数据链后,反潜作战范围也扩大到250公里;刚刚曝光的直-9DH,还配备了微型相控阵雷达,能够引导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实现超视距打击。这些4吨级“老兵”正被改装成了“无人机指挥节点”,掌控舰载侦察无人机,延伸边界感知能力。
法国的工程师皮埃尔·拉孔布在视察完中国的直升机基地后,感叹道:“中国人把‘海豚’的基因给重组了三回!我们设计的客货运输平台,被他们巧妙改装成了反潜平台、导弹中继站,甚至变成了微型武库机。”特别有意思的是,埃及在2023年放弃了法国“阵风”直升机舰队的采购计划,转而选择了中国基于直-9技术的直-19E武装直升机,因为后者单价才1200万美元,却能搭载多达8枚导弹。
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或许可以归纳为“双机共舞”的妥协之道。
从黄海造船厂的大门望去,能看到那艘正在安装中的054B护卫舰,其飞行甲板已经延伸到25米,为了与直-20直升机相匹配而特别设计。不过,造船工程师李明浩透露,052D后期型号和055大型驱逐舰才适合搭载直-20,老舰改造的话每艘得花4亿左右,倒不如干脆造新船。于是,咱们的海军只得采取“双机并行”的方案:到2027年前新建的20艘驱逐舰全部装备直-20,现役的60多艘老旧舰艇则继续使用直-9,直到它们退役;地面航空部队方面,则让直-9WA变身“特战突击直升机”,用它那4吨级的小巧身躯来执行城市巷战等渗透任务。
法国《航空航天》杂志点评说:“中国用妥协来表达军事现代化的真意——最先进的未必是最合适的,能把老旧装备性能发挥到极致的军队才是真正让人忌惮的。” 就在印度花60亿美金引进美制MH-60R直升机的同时,中国的工程师们正为直-9换装第四代国产发动机叶片,让这位“老兵”渡过2030年后依然在天际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