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唐朝有朋友圈,唐玄宗一定会爆火
一个帝国最巅峰的主人,却也是让它坠入低谷的始作俑者。他一手缔造了中国古代辉煌的开元盛世,却在晚年因爱宠佳人而令大唐王朝陷入万劫不复。他是艺术家,也是政治家;他是开拓者,却同样是毁灭者。这位复杂多面的人物唐玄宗,究竟为何让大唐发生如此戏剧性的命运转折?历史长河中,他究竟是怎样一个皇帝?是成还是败,我们且慢下定论。
就先从他登上皇位的那场腥风血雨说起。唐玄宗的即位绝非顺理成章,而是一场血腥政变的产物。武则天过世后,政治风暴并没有平息,韦后和安乐公主大有继承武则天权柄之势。为了阻止韦后集团篡权,年轻气盛的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挥刀入宫,于夜间发动“唐隆政变”。他率禁军冲入皇宫,直面血火,将韦后一党逐个消灭。然而,仅仅几年的时间,他与自己的盟友太平公主也逐渐走向决裂,再度上演惊心动魄的“先天政变”。快刀斩乱麻,太平公主一方彻底失败,李隆基成功掌控了大局。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大唐风雨欲来的序曲。
李隆基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昏庸的统治者。事实上,他是一个会选拔人才、大胆改革的明君。在即位初期,他识人用人,大力提拔姚崇、宋璟等贤臣,开创了开元盛世。他虚心听取建议,展现出开明的治国风格。姚崇曾劝帝“礼接群臣”“中官不得干预朝政”,他的果敢进谏,彻底改变了当时的政治风气。宋璟则扎实地接替姚崇的改革工作,使得唐朝的税赋制度和行政管理更加井然有序。这其中还有一位值得称道的大臣韩休,他敢于直言,甚至让皇帝夜不能寐。他对皇帝说的每一句话都像当头棒喝,扯掉了粉饰太平的面纱。唐玄宗的这段明君时期,堪称“大唐中兴”的典范。然而,治国之道虽稳,但盛世之下,其个人性格中的隐患却一点点显露。
说到个性隐患,唐玄宗早年的果敢形象逐渐被一丝丝的骄奢和懒散侵蚀。从他款待封禅大典的豪华场面,就可以窥见一些端倪。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自诩功高德厚的重要仪式,但唐玄宗的这场封禅却有些莫名的奢华。途中狂风大作,他竟对大臣说明风雨乃东海之神迎接天子,好一个天命自负!再看看晚年的杨贵妃专宠事件,以及对安禄山的过度信任,玄宗那种惬意依赖外臣、沉迷私人享乐的心态令人忧虑。这种松懈直接埋下了安史之乱的定时炸弹。正如玄宗天宝初年曾自满地说道:“朝事给宰相去管,边事给诸将处理,于我何忧?”然而,他真的就可以坐享其成吗?
安史之乱爆发的瞬间,将这一切都撕个粉碎。表面上的繁荣符合唐玄宗的美梦,却完全掩盖不了内政的隐患与边陲的暗流。安禄山以一个胡人对汉朝自尊的应承姿态,久居高位,多次“示好”杨贵妃,甚至假称其为“义母”,深得玄宗信任,但头顶的反叛阴影一直在膨胀。他看到大唐日渐懈怠,边防战力薄弱,终于在天宝十四载窥见时机,挥兵叛唐,长驱直入中原。而唐朝方面,因为杨国忠的错误建议,哥舒翰不得不冒险率兵出战,结果被击溃。潼关失守,长安沦陷,一个开元盛世竟在一夜之间坍塌。
逃往马嵬坡的唐玄宗彻底看清了形势。禁军兵变之际,宰相杨国忠被杀,杨贵妃也成为权力交易中的牺牲品,被逼死在一片荒野间。曾经的爱宠佳人瞬间化为无法追悔的阴影,玄宗孤苦伶仃地踏上逃亡之路。这一事件成为了李隆基帝王生涯最大的低谷,也标志着开元盛世覆灭和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转折点之一。然而,更让人唏嘘的是,玄宗后来被儿子唐肃宗密切监视,政治上完全失去了主动权。就像棋盘上的弃子,他被强行搬离兴庆宫,彻底失去了皇帝的光环,直至生命的尽头。
唐玄宗,这个掌握大唐气运的人,一生充满了对立的矛盾。他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却也是安史之乱的引爆者;他善于用人,却在晚年昏聩受制于佞臣;他艺术天赋出众,却在治国之道上留下马虎漏洞。一个皇帝竟能同时集“光辉与阴影”于一身,大唐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的个人意志的影射。有人称他是“千古一帝”,有人批评他是“亡国罪人”,这样的评价,哪个才真正适合呢?
你觉得唐玄宗是一个成功的皇帝吗?他的前期功绩是否能抵消晚年过错?还是说,一位君主的失误,哪怕只在最后集中爆发,也足以毁掉一个王朝的荣耀?欢迎评论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