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吴三桂造反康熙一个月才知道?古代通信真有这么慢?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吴三桂造反康熙一个月才知道?古代通信真有这么慢?

你有没有想过,古代皇帝要是碰上紧急军情,多久才能收到消息?

最近我在翻清朝史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咱们都看过《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吧,里面说吴三桂造反,康熙十五天就知道了消息。我当时就琢磨,这速度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结果一查史料,我整个人都懵了——真实情况是康熙足足一个月后才得到确切消息!

这可不是我胡说八道,我专门翻了清朝官方编的《平定三逆方略》和《清实录》,里面记得清清楚楚。

一个月的延迟,到底发生了啥?

吴三桂起兵的日子是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换成咱们现在的日历就是1674年1月3日。 电视剧里说什么“二月二”起兵,纯粹是瞎编的。

康熙接到消息的时间是十二月二十一日,也就是1674年2月2日。 你算算,整整一个月!

说实话,我刚开始也觉得不可思议。这么重要的军情,一个月才传到皇帝那儿?这要是放现在,早就天下大乱了。

不过仔细想想,那会儿可没微信没电话,全靠人骑马跑。从云南昆明到北京,那可是几千里路啊!

消息是怎么传到北京的?

这事儿有两条线,挺有意思的。

第一条线:跑路的官员

吴三桂刚起事那会儿,朝廷派了两个官员去办撤藩的事儿,一个叫党务礼,兵部郎中;一个叫萨穆哈,户部员外郎。这俩哥们刚到贵阳,就听说吴三桂反了,吓得掉头就跑。

你想想那场面,俩人估计连行李都没收拾,骑上马就往北跑。为了不被吴三桂的人追上,还不敢走大路,专挑小路绕。从贵州绕到湖南,又从湖南一路狂奔到北京。

这俩人算是够拼的,20天时间从湖南跑到北京,人不歇马也换,估计屁股都颠烂了。

第二条线:总督的绝望

云贵总督甘文焜这个人就更惨了。他一听说吴三桂反了,赶紧让贵州提督李本深去北盘江设防。结果你猜怎么着?李本深直接投降了吴三桂!

甘文焜气得不行,自己带着十几个骑兵就往外跑,一路跑到镇远府。到了镇远一看,我的妈呀,这里的守将也投降了!

这哥们儿彻底绝望了,给湖广总督蔡毓荣写了个信让他代为上报,然后就自杀了。 你说这得多绝望啊,堂堂总督被逼到这份儿上。

蔡毓荣接到信后,一边调兵防守,一边赶紧给朝廷发“八百里加急”。

为啥传个消息要这么久?

这就得说说古代的交通条件了。

你别被“八百里加急”这个词给唬住了。 在山区,这个速度根本跑不出来。从镇远到北京4600里路,第二路信使用了14天,平均每天330里。

听起来不算慢?那你就想错了。

这一路上全是山路和大河。 在贵州、湖南这些地方,马根本跑不快,特别是晚上,骑马跟走路差不了多少。而且一路上要过沅江、澧水、长江、汉水好几条大河,古代又没桥,全靠摆渡,这一耽搁就是半天。

我估摸着,从贵州到河南这一段,所谓的“八百里加急”每天也就能跑250里左右。 过了河南进入华北平原,路好走了,这才能跑出每天500里的速度。

安史之乱那会儿,从范阳到长安3000里路,用了6天时间,平均每天500里。但那是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啊!

为啥没有密探提前报信?

估计有人要问了,古代不是有很多密探吗?为啥没提前得到消息?

说实话,古代的密探也没电视剧里那么神。

第一,那时候户籍管得死死的,外地人想在当地藏身可不容易,一查户口就露馅了。

第二,你想想,在吴三桂的地盘上纵马狂奔,这不是明摆着告诉人家“我是来送情报的”吗?早就被抓了。

所以真实情况是,只能等事情发生了,相关的官员跑出来才能报信。

这个延迟带来了啥后果?

一个月的时间差,给了吴三桂充分的准备时间。 他可以收买更多官员,招兵买马,巩固地盘。等康熙知道消息的时候,吴三桂已经在云南、贵州站稳脚跟了。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古代的信息传递有多重要。 谁能更快地获得信息,谁就占据主动权。

现在回头看看,康熙能平定三藩之乱,除了国力强盛,运气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要是吴三桂再多争取一些时间,历史可能就不一样了。

古代交通到底有多难?

说到这儿,我觉得咱们现代人真的很难想象古代交通的艰难。

从云南到北京,现在坐飞机3个小时,坐高铁也就十几个小时。但在古代,这就是一个月的路程,而且还是在拼命赶路的情况下。

平时老百姓要是想从云南到北京,没有个三四个月根本到不了。 而且路上的风险也大,土匪、野兽、疾病,随便哪个都可能要了命。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古代的地方官权力那么大,因为皇帝根本管不过来啊! 等消息传到皇帝那儿,黄花菜都凉了。

电视剧为啥要改成十五天?

我估计《康熙王朝》的编剧觉得一个月太长了,观众可能接受不了。十五天听起来比较合理,既显得古代通信不便,又不会让人觉得太离谱。

但这就是艺术加工和历史真实的区别。 真实的历史往往比电视剧更戏剧化,也更残酷。

甘文焜这个总督,为了传递消息而自杀,这种悲壮在电视剧里都不敢这么编。

古代皇帝是怎么管理国家的?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古代皇帝是怎么管理这么大的国家的?

答案很简单:靠制度,靠人。

皇帝没办法事事亲自过问,只能依靠各级官员。这也是为什么古代那么重视选拔人才,重视官员的品德。因为你派出去的人,很可能好几个月都联系不上,完全要靠他们的自觉。

同时,古代也发展出了很多制度来应对这种情况,比如定期上报、巡视制度等等。

现在想想挺有意思的

科技改变生活,这话真不假。 现在我们觉得一个消息几分钟传遍全世界是很正常的事儿,但在古代,这简直就是神迹。

吴三桂造反康熙一个月才知道,这在当时已经算很快了。要知道,这还是在有驿站系统,有专门传递公文的情况下。

要是普通老百姓,可能这辈子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说到底,信息就是力量。 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这个道理,古今都一样。

你们觉得呢?要是你生活在古代,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