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中美俄一致立场:宁愿让日本灭绝,也不允许其拥有核武器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中美俄一致立场:宁愿让日本灭绝,也不允许其拥有核武器

中美俄三大核大国在日本是否应该拥有核武这个事上,立场居然出奇地一致。就是说,他们宁愿看着日本在地图上消失,也不想让它沾上核武器的边儿。

日本的历史负担重得很,二战时候它就野心勃勃想弄核弹,战后虽然嘴上低调,但实际上手里还留下不少钚材料,随时可能翻出花来。三大国各怀心思,美国为了维护盟友体系稳定不愿日本搞核,中国和俄罗斯则怕日本翻旧账,威胁到自己安全。总之,大家都觉得,一旦日本拥有核武,东亚局势就可能变得一团乱,军备竞赛一激烈,谁都不想看到那种情况。

讲到日本的核野心啊,这事儿得从二战说起。日本早在1941年就开始暗中搞核研究,陆军搞了个Ni-Go计划,海军则有F-Go计划,目的都是为了分离铀235制造原子弹。这帮研究人员在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的实验室里折腾了好几年,除了从朝鲜矿区弄来矿石提炼铀,还从德国搞来一些技术帮忙。不过吧,资源本身就紧缺,盟军不断空袭,日本的情报也被渗透,结果这些努力全都成了泡影。

到了1945年4月,美军把他们的热扩散装置炸了个粉碎,整个核计划基本就停摆了。8月的时候,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造成超过20万人的伤亡,成为日本人心中的巨大创伤。战后,1947年,日本制定了宪法第九条,明确不保持战争力量。1967年,首相佐藤荣作还正式提出了“三不原则”,也就是不制造、不拥有、也不引进核武器。到1974年,佐藤还因此摘得诺贝尔和平奖,看得出,日本当时确实是在走和平道路。

不过,事儿没那么简单。现在,日本可是全球最大的钚库存持有国之一,到了2023年底,手里大概有44.5吨左右的分离钚,这可是可以用来制造几千枚核弹头的量伐。这些钚主要来自核电站的再处理厂,比如青森县六所村的那个,也不容小觑的高技术水平,天天提取各种元素。国际社会很多人都担心,日本核燃料循环能力特别强,要是有朝一日改打法,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拼装出核弹来。

到2024年,美国国务院多次确认要密切盯着日本的钚库存,确保它不会被用作军事用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多次提醒日本别忘了历史教训,得严守无核原则。而俄罗斯外交部更是明确表示,如果日本发展核能力,必然会采取强硬措施。三大国如此默契,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益一致。核武器代表着最强的威慑力,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让竞争对手崛起。美国给日本撑起核保护伞,保证遭攻击时会用核武还击,但绝不会帮日本自己搞核武,担心破坏全球的核不扩散体系,也怕引发韩国、台湾跟着搞核,东亚局势就更乱套了。

中国对日本拥核问题态度十分坚决,主要源于二战时期日本对华的侵略造成了巨大伤害,国内民众对其军事野心特别敏感。2023年,中国特别强调日本储存钚量对地区稳定构成威胁,一旦日本有核念头,后果十分严重。中国还担心日本拥有核武会打破东亚地区的力量平衡,威胁自身安全。至于行动方面,在2023年8月日本开始排放福岛核污水时,第一时间就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认为这个举动不仅关乎环境,还涉及到核扩散的潜在风险。

俄罗斯作为核大国,跟美国签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来控制库存,可对日本的北方四岛领土争端特别警惕,生怕日本在军事上有动作。2023年,俄罗斯外交部明确表示,如果日本拥有核武,可能会带动其他国家跟风,打破全球的核力量平衡。乌克兰冲突后,俄罗斯对核扩散的问题更加敏感,防范意识也更强。

三大国在日本核问题上的共识,折射出全球核不扩散努力的紧迫需要。日本二战后靠倒向美国撑腰逐步崛起,但心里的野心还没完全熄灭。二战时,东条英机带头搞扩张,最终败得一塌糊涂,1948年被执行绞刑;而如今面对朝鲜的导弹威胁和地区局势的紧绷,有些政客私下里还在讨论要不要搞核武。2022年,前首相安倍晋三提出“核共享”,虽然官方马上否认,但这消息一传出,中美俄都警觉了。去年7月8日,安倍在奈良遇刺身亡,不过他的那些观点在国际上留下了影响。以前的日本外交大佬佐藤荣作,1975年6月3日因中风去世,他提出的“三不原则”曾是国家的外交标配,但现在,钚的库存问题让这些原则显得有点空洞啦。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崩溃,反应堆熔融,核辐射开始泄漏。灾难发生后,积累了超过百万吨的污水,从2023年8月24日开始,日本开始将这些处理过的水排放到太平洋里。首批1万吨经过处理的水被偷偷注入大海,日本声称稀释之后的氚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但邻近国家都不认可。中国立即禁止了日本海鲜进口,俄罗斯也批评了日本处理方式的不负责任。

到2024年,日本多次排放处理水,海流带着污染物向北太平洋扩散,导致海里的鱼辐射水平逐渐升高。中国外交部指出,日本此举太自私,把全球海域当成垃圾场。俄罗斯也提出了更激进的处理建议,但三大国都加大了外交压力,要求日本公开核废水的库存和排放情况。到了2024年九月,中日终于达成协议,日本答应允许中国进行独立检测,但核心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

到了2025年,形势变得更为复杂。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指出,中俄朝三个国家共同构成了全球安全的最大威胁,也被认为是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局势。日本和美国的看法基本一致,都认为台海危机与日美的安全关系紧密相关。在过去三年里,中国军舰在日本西南沿海的活动增加了两倍许多。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石破茂在2024年10月的就职演讲中,强调要打造一个类似北约的亚洲合作组织,还表示要发展有威慑作用的核武器。

韩国总统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越南和台湾或许也会考虑拥有核武器。俄乌冲突让不少国家的立场发生了变化,当一些专制政权靠核威慑来对抗民主阵营,而美国又无法明确保证盟友的安全时,自己搞核武变成了一种生存手段。中俄支持朝鲜、伊朗、巴基斯坦都加入了拥核行列,这也被比喻成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随着中国邻国纷纷迈向拥核之路,中国的核武器似乎变成了玩具。

在美国调整核战略的过程中,面对中国大规模建造的100枚ICBM,以及俄罗斯的核威胁,强调必须拥有更强大的核武库来确保自身生存,同时具备攻击能力。2024年,中国的核武发展让美国面对两个核大国:俄罗斯和中国,尽管它们在核武上还未完全协调,但“无限制”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安全联系也更紧密。核武俱乐部很可能会翻几番,韩国、日本等国家也在追求自己的核武器。在美国影响力逐渐减退的背景下,核武器的扩散潮可能一发不可收拾。东亚地区行动最快——中国和朝鲜都在加强核武器建设,而日本和韩国也纷纷跟上脚步。